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 > 三冊

必修三單元3復習

[移動版] 作者:佚名

必修三單元3復習

單元導讀

這個單元學習科普文章。優(yōu)秀的科普作品在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在弘揚科學精神。我們閱讀這些作品時,要重視科學精神的熏陶,關注科學探索的過程,領悟科學家追求真理所體現(xiàn)出的人格魅力,感受科學文章語言清晰、簡捷、準確的風格。

語文課中學習科普文章,并非以學習最新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發(fā)明為主要目的,而是得到科學精神的熏陶。科學精神主要指科學主體在長期的科學活動中所陶冶和積淀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等的總和。關于科學精神,一般認為包括求實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懷疑精神、批判精神、寬容精神等幾個方面,其中最根本的是實事求是的精神。

在具體閱讀科普文章時,我們要關注科學探索的過程。也許科普文章的動人之處并不在于最終得出結論,而在于其中傳達的多種可能性,開人眼界、發(fā)人深思,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對科學的追求;要關注科學探索過程中的人。真正的科學家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都是非功利的,科學探索是他們?nèi)松淖畲髽啡,因此他們的人格和魅力才彰顯出來,居里夫人就是他們的杰出代表。

在科學活動之外,人類還有廣泛的社會生活。所以,科普文章不僅弘揚科學精神,也表現(xiàn)出強烈的人文關懷。彰顯出科學家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他們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互相交融、緊密聯(lián)系的,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共同構成。科學家追求真理、為科學奉獻的精神,以及關注人類、關注環(huán)保等意識,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共同的體現(xiàn),不能生硬地區(qū)分開來。

學習語文,要關注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熏陶,但不能忽視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方面的訓練也是同等重要的?破瘴恼乱话銡w屬于說明文范疇,因此,我們可以結合說明文的閱讀方法,從說明文的類型、特點,說明的對象、思路、方法、語言等方面來學習本單元的文章。

《動物游戲之謎》

1.課文結構

作為傳播科學知識的科普說明文,我們分析課文結構,要注意其中體現(xiàn)的多種含義?破瘴恼峦蕴岢鰡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結構,本課也是遵循這一特點的;課文的結構形式是“總—分—總”,先總結歸納,然后分項述說,最后再總結歸納;在內(nèi)容上,先提出動物游戲之謎,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然后分述各種假說,提供給讀者思考,最后對比總結,提出新的展望。這幾個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使結構具有統(tǒng)一的內(nèi)涵。

2.語言

科普文章的語言,很注重準確、概括,避免含糊、偏頗。在教學時,要注意結合課文具體實例,引導學生學習科普文的語言特色。如“戰(zhàn)斗游戲時,動物互相親密地廝打,看似戰(zhàn)斗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皬P打”表現(xiàn)動物戰(zhàn)斗游戲的高仿真和動物行為的特點這樣的例子在課文中還有很多,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3.人文內(nèi)涵

我們曾認為,只有人類才是有智慧的生命體,而其他動物不過是受制于條件反射、具有生理反應的簡單生命。只有人類才會思考,才會有超出生理反應以外的各種行為。現(xiàn)在動物學家注意到動物具有游戲的天性,雖然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承認動物在游戲,承認動物具有一定的智能潛力、創(chuàng)造性和多樣的交流方式,承認動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體,這本身就是認識上的進步。這種進步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在生命倫理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多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人類將因此重新定義動物,重新審視和動物的關系,進而重新認識自己。

《宇宙的邊疆》

1.文體特點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解說詞也屬于說明文的文體范疇。教學時要注意其特點:解說詞要根據(jù)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指向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精粹和關鍵,即使必要的拓展性內(nèi)容,也不能游離解說的主題;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lián),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我們學習課文,首先要了解解說詞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文。

2.說明順序

課文是電視片的解說詞,所以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著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jīng)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獨立成篇,從說明順序上看,采用的是空間順序。作者認為“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課文說明由宇宙到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是統(tǒng)一的。

3.議論與抒情

作為解說詞,作者不斷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大段的議論和抒情,是普通說明文所罕見的。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說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渾然天成,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可以讓學生深入體會一下,以便了解作者的思想。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1.相關背景

這篇課文涉及一些宏觀宇宙學的理論,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需要給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理論物理學知識,如統(tǒng)一場論、高維空間等的概念和解釋。

2.文章結構

文章的題目是“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因此,敘述的順序主要是歷時性的。但是,作者開頭就說“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導我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而“童年的兩件趣事”作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又是共時性的敘述。這樣的結構安排,使文章既脈絡清楚,又重點突出,充分體現(xiàn)了一名理論物理學者的風格。

課文布局謀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在整體上,作者并沒有從童年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按時間順序敘事,而是通過童年的兩件趣事和高中時建立實驗室的事例,突出“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長的經(jīng)驗;在局部上,重點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對撞機”上,其中具體的數(shù)據(jù)陳述得很詳盡,讓人體會到作者嚴謹、踏實的性格,以及成為物理學家所需要的基礎工作的能力。

3.文章內(nèi)容

大多數(shù)人一般直接探尋自然本身,而作者卻由人的觀察角度,反思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此谱髡呱倌陼r的思維超出同齡人,其實只是他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這樣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對高維空間理論探究的基礎;作者少年時接觸到愛因斯坦的“未竟事業(yè)”,激發(fā)了他的探究興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動人心”,是他把愛因斯坦的理論當成一個“偵探故事”來閱讀、探究,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并沒有落入一般的少年立志的常規(guī)俗套。自己動手建設實驗室,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探究反物質,作者進行這樣艱苦枯燥的工作,體現(xiàn)了他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踏實的性格,顯露出科學工作者的優(yōu)秀素質的端倪。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歷程”和“教育內(nèi)容”。

4.科學精神

課文三個主要部分,并不是簡單地敘述作者成長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學精神內(nèi)涵,可以從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 ”對成為優(yōu)秀科學家最為重要: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帶來創(chuàng)造力。作者正是從對鯉魚世界的想像中,認識到人類觀察空間的局限性,間接感悟到高維空間的存在;科學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充滿樂趣的。探尋自然的奧秘,對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來說,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戲”,也是人生的“境界”;科學不去踏踏實實地做實驗,就不能得到基本數(shù)據(jù),假說就不能確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礎工作,最終只能浮躁不已,達不到真理的彼岸。作者從事的高維空間理論,雖然還停留在紙面上,但是科學家們已經(jīng)在做許多基礎的實驗工作,努力使理論得到證明。

二、知識梳理

1.文學常識

科普文就是介紹科學知識的小短文。科普文就是把人類研究開發(fā)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傳播到社會當中,使之為公眾所理解,用以開發(fā)智力,提高素質,培養(yǎng)人才,發(fā)展生產(chǎn)力,并使公眾有能力參與科技政策的決策活動,促進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的也把它稱之為科學小品文。

科學小品文也稱知識小品或文藝性說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筆調(diào),即借助某些文學寫作手法,將科學內(nèi)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科學小品文用文學筆法來寫,寓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使讀者在文學欣賞中獲得科學知識?茖W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語言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讀這類文章能活躍思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很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nèi),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他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他是《超越愛因斯但》(與特雷納合著)《量子場論》和《超弦導論》諸書的作者。在過去的10年里,他還是廣播電臺每周一次一小時科學節(jié)目的主持人。

2.字音識記

《動物游戲之謎》

露脊jǐ鯨 捉zhuō摸mō 廝sī打 舀yǎo水 嚼jiáo爛樹葉 羱yuán羊 反饋kuì

《宇宙的邊疆》

神秘mì莫測 遼闊無垠yín 開拓tuò 閃爍shuò不定 氣勢磅礴páng bó 川chuān流不息 嶄zhǎn新 璀璨cuǐcàn奪目 廣袤mào 荒蕪wú 旋渦wō 勻稱yún chèn 擱gē置 奄奄yǎn 一息 冥míng王星 甲烷wán冰 dàn生 磅bàng秤chèng 滂沱pānɡtuó 人才濟濟jǐ 暈眩yūn xuàn 泫然xuàn rán 炫耀xuàn yào 腳趾zhǐ 白芷zhi 福祉zhǐ 腳踝huái 蜾蠃guǒ luǒ 青稞kē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柵zhà欄 目眩xuàn 撒手人寰huán 畏葸xǐ不前

3.詞語成語積累。

《動物游戲之謎》

聒噪:說話瑣碎,聲音喧鬧,令人煩躁。

興高采烈: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消融:雪原、冰川、海冰等形態(tài)上的雪、粒雪(nēvē)或冰的損耗;蛑肝矬w消失、融化。

《宇宙的邊疆》

朝氣蓬勃: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出人意料:意料:事先對情況與結果的估計,超出人們的料想猜測之外。

氣勢磅礴:廣大無邊。形容氣勢雄偉壯大。

川流不息:河流。息:停止,停下。形容行人、車馬等像水流一樣來來往往、連續(xù)不斷。

與世隔絕: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間,撒手人寰指離開人間,即死亡。

畏葸不前: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三、考點鏈接

《09年新課標高考考綱》關涉此單元的要求是: 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了解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nèi)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chǎn)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1.分析綜合 C (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

  2.鑒賞評價 D (1)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2)評價文本產(chǎn)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3)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3.探究 F(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文本的深層意蘊;(2)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終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這類文章多以小閱讀的形式出現(xiàn),題多是客觀題。多涉及人類社會、自然環(huán)境、科技發(fā)展等領域。

 

四、真題演練

1.(09高考湖北卷,語文,6-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數(shù)字海洋

(1)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是人類生存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空間。建設數(shù)字海洋,就是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有效獲取和利用信息,實現(xiàn)海洋信息化。在科學家們看來,數(shù)字海洋是通過立體化、網(wǎng)絡化、持續(xù)性的全面觀測海洋,獲取海量數(shù)據(jù)來構建一個虛擬的海洋世界。它能夠將海洋化學、生物、物理等要素數(shù)據(jù)變成人類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過對當前海洋景觀的直接表達和對未來海洋場景的預測、預現(xiàn),促使人類對海洋開發(fā)利用的方式更趨合理。

(2)數(shù)字海洋建設由三個層次的內(nèi)容構成:一是數(shù)據(jù)立體實時和持續(xù)采集。對海洋的立體觀測包括空間觀測,即利用各類遙感新技術,對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圍內(nèi)的海洋特性進行全面觀測;海面觀測,即由海面觀測網(wǎng)對海洋實行全天候觀測;海底觀測,即由海底工作平臺等智能終端組成海底觀測網(wǎng),對海洋深處的各種海洋要素數(shù)據(jù)進行精確而持續(xù)的采集,F(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和能源技術使得這種立體觀測能夠長時間持續(xù)進行。二是信息網(wǎng)格集成。數(shù)字海洋通過網(wǎng)格技術協(xié)同數(shù)據(jù)采集、集成信息處理、統(tǒng)一運行計算,使網(wǎng)絡上的所有資源合力工作,從而完成傳統(tǒng)方式無法完成的海洋活動中的各種復雜計算,建立功能強大的各種應用與決策模型,實現(xiàn)對海洋的深入精確認識。三是知識綜合應用。不同用戶對海洋信息的需求和應用不盡相同。建設完整的數(shù)字海洋體系,必須在海量信息集成平臺上,搭建公共性強、綜合性廣、功能齊全的基礎海洋信息服務平臺和產(chǎn)品開發(fā)的綜合應用平臺,按照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的原則,實現(xiàn)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統(tǒng)一開發(fā)、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標。不同用戶既可從中獲取各自所需的專業(yè)信息,又可根據(jù)自身需要對相關信息進行二次開發(fā)。

(3)數(shù)字海洋建設帶來了人類認識、管理、開發(fā)海洋的一場革命。首先,海洋是一個變化復雜的整體,僅僅依靠海洋觀測站等傳統(tǒng)方式,人們對海洋的認識往住是有限的、滯后的,缺乏對海洋變化過程的了解。數(shù)字海洋的數(shù)據(jù)立體實時和持續(xù)采集,以及信息網(wǎng)格集成,使科學家能夠實際掌握海洋變化過程,實現(xiàn)人類對海洋認識的質的飛躍。其次,現(xiàn)代海洋管理包括海洋權益、海洋資源、海洋環(huán)境三類海洋行政管理。數(shù)字海洋的應用可以實現(xiàn)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網(wǎng)絡化和智能化。例如在維護海洋權益上,數(shù)字海洋的實時立體觀測體系,能夠對我國沿海200海里內(nèi)的經(jīng)濟專屬區(qū)海域進行全天候無遺漏的實時監(jiān)測,任何違反我國法律的海洋活動,都將在第一時間內(nèi)被反映到我國海監(jiān)指揮中心,以便及時形成維權決策,確保國家海洋極益不受侵犯。最后,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獲取和控制資源為目標的海洋開發(fā)歷來是沿海國家的重點發(fā)展戰(zhàn)略。數(shù)字海洋具有強大的信息集成和綜合展示功能,可以為具體的海洋開發(fā)項目提供大范圍、精確的海洋環(huán)境數(shù)據(jù),并能用來對項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對周邊海域的影響等進行綜合測評,為決策者提供最佳方案。這既避免了海洋開發(fā)的盲目性,也為海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保障。

6.下列對“數(shù)字海洋”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數(shù)字海洋是運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續(xù)地觀測海洋,從而采集到的有關海洋世界的各種數(shù)據(jù)。

B.數(shù)字海洋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在對海洋信息綜合處理的基礎上構建出來的一個虛擬海洋世界。

C.數(shù)字海洋擁有海洋化學、生物、物理等有關海洋世界的多種信息,能夠為不同用戶提供服務。

D.數(shù)字海洋不僅可以直接反映現(xiàn)實的海洋世界,還可以根據(jù)有關需求預測未來海洋世界的狀況。

【答案】A

【考點】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解析】原文第1段說“數(shù)字海洋是通過立體化、網(wǎng)絡化、持續(xù)性的全面觀測海洋,獲取海量數(shù)據(jù)來構建一個虛擬的海洋世界”,顯然不是選項所說的“各種數(shù)據(jù)”。該項偷換概念。

【思路分析】該考點涉及的知識點有:①理解與寫作對象或文章主旨密切相關的詞語(概念)的內(nèi)涵;②理解指代詞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詞語在文中的指代義;③理解同義詞或近義詞在文中含義的差別;④理解詞語在文中被臨時賦予的特殊含義和深層意義。⑤運用修辭格和寫作方法的關鍵詞語;⑥反映具體語言環(huán)境的詞語;⑦在結構上起到獨特作用的詞語?忌捎谩罢扒邦櫤蟆钡姆椒,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進行比對、概括。

7.下列有關數(shù)字海洋建設內(nèi)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借助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和能源技術,建立海面觀測、海底觀測的完整的立體觀測體系,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

B.通過信息網(wǎng)格集成來建立各種應用與決策模型,完成傳統(tǒng)方式無法完成的各種復雜計算。

C.建設基礎海洋信息服務平臺和產(chǎn)品開發(fā)的綜合應用平臺,針對不同用戶進行二次開發(fā)。

D.建設數(shù)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實現(xiàn)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統(tǒng)一開發(fā)和各家共用。

【答案】D

【考點】考查對文章信息的篩選與整合。

【解析】A.項原文在第二段:“對海洋的立體觀測包括空間觀測,即利用各類遙感新技術,對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圍內(nèi)的海洋特性進行全面觀測;海面觀測,即由海面觀測網(wǎng)對海洋實行全天候觀測;海底觀測!痹擁椧云湃┑袅恕翱臻g觀測”。B.項“通過信息網(wǎng)格集成”建立“各種應用與決策模型”進而“完成傳統(tǒng)方式無法完成的各種復雜計算”,剛好把兩者之間的先后邏輯關系搞反了;C.項對應原文是“不同用戶既可從中獲取各自所需的專業(yè)信息,又可根據(jù)自身需要對相關信息進行二次開發(fā)!痹擁棌埞诶畲,是“不同用戶可以進行二次開發(fā)”而不是“綜合應用平臺”進行。

【思路分析】該小題的要點集中在第二段,可用排除法。如果選項描述的不是數(shù)字海洋的建設,可直接排除;其余的就需要和原文比較,信息要點是否一致。

8.下列對“數(shù)字海洋建設帶來了人類認識、管理、開發(fā)海洋的一場革命”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建設數(shù)字海洋使人類以全新的方式觀測海洋、獲取信息,為人類深入地認識海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B.通過數(shù)字海洋建設,采用信息網(wǎng)格集成來處理觀測數(shù)據(jù),科學家實際掌握海洋變化過程就能成為現(xiàn)實。

C.建設數(shù)字海洋適應了時代需要,通過實現(xiàn)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網(wǎng)絡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務。

D.通過數(shù)字海洋建設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類對海洋的開發(fā)利用更趨合理,從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答案】C

【考點】考查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解析】C項:建設數(shù)字海洋只是一個虛擬應對系統(tǒng),是龐大的“海洋管理任務”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終極完成龐大的“海洋管理任務”。該項說法絕對。

【思路分析】該小題的要點集中在第三段。文中重要的句子是:①、起始句 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轉承的作用。②、主旨句它的位置不一,或開頭或中間或結尾。③、銜接句這種句子有承上啟下作用。④、深化句在語段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升華主題深化主旨的作用。⑤、警示句它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后能給人啟迪。⑥、矛盾句 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⑦、情感句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樂、褒貶揚抑。⑧、引用句名言名句表現(xiàn)一定的思想內(nèi)涵,也常作設題點。⑨ 、比喻句用比喻的方法說理抒情。⑩、總結句或總結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飽蘸筆墨抒情。⑾、結構復雜的語句這種句子是難點所在。⑿、容易產(chǎn)生歧義的句子也是難點句子。⒀、內(nèi)涵豐富,耐人尋味的句子。理解的方法是:要利用上下文的語境來進行正確理解和闡釋,“前后勾聯(lián)”、“表里參驗”。

9.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數(shù)字海洋之所以能對未來海洋場景進行預測、預現(xiàn),與它強大的信息集成和綜合展示功能有關系。

B.開發(fā)海洋資源與保護海洋環(huán)境并不存在矛盾,因為數(shù)字海洋可提供科學的開發(fā)和保護海洋的最佳方案。

C.海洋資源受海洋權益保護,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就是維護我們自己的切身利益,我們應當具有這種意識。

D.只有實現(xiàn)海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保障整個地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才會有人類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答案】B

【考點】考查對文種信息的推斷。

【解析】原文最后一段信息說“可以為具體的海洋開發(fā)項目提供大范圍、精確的海洋環(huán)境數(shù)據(jù),并能用來對項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對周邊海域的影響等進行綜合測評,為決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而非“開發(fā)和保護海洋的最佳方案”。

【思路分析】命題人往往從以下幾方面設置錯誤:①對原文中的說法變換敘述角度或表達的方式。②對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對整體材料中居于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進行夸大,從而得出一個不符合實際的結論。③對原文中有關材料進行錯誤地引申與分析,然后推斷出一種錯誤的發(fā)展趨勢。高考推斷題推斷不能成立的具體原因:⑴以偏概全。⑵混淆不同語氣。⑶不合常理。⑷與原文相悖。

2.(08高考重慶卷,語文,5-7)閱讀下文,完成第5~7題。

什么是人體生物鐘?科學家研究證實,每個人從他誕生之晶直至生命終結,體內(nèi)都存在著多種自然節(jié)律,如體力、智力、精緒、血壓等的變化,人們將這些自然節(jié)律稱作生物節(jié)律或生命節(jié)律。人體內(nèi)還存在一種決定人們睡眠和覺醒的生物節(jié)律,它根據(jù)大腦的指令,以24小時為周期發(fā)揮作用。

早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注意到了生物體具有“生命節(jié)律”的現(xiàn)象?茖W家們將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節(jié)奏繪制成三條波浪形的人體生物節(jié)律曲線圖。到了20世紀中葉,生物學家又根據(jù)生物體存在周期性循環(huán)節(jié)律活動的事實,創(chuàng)造了“生物鐘”一詞。

生物鐘的位置到底在何處?一般認為,生物鐘應該存在于大腦中,但對于其體位置的說法卻又各不相同。有人認為,生物鐘的確切位置在下丘腦前端,視交叉上核內(nèi),該核通過視網(wǎng)膜感受外界的光與暗,使之和體內(nèi)的時鐘保持同一節(jié)奏。也有人認為:生物鐘現(xiàn)象與體內(nèi)的襚黑素有密切關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鐘也應該位于松果體上。

生物鐘是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還是由人體自身內(nèi)在的因素決定的?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外源說認為,某些復雜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節(jié)律現(xiàn)象的動因。學者弗蘭克·而朗博士認為,人類對廣泛的外界信息,如電場變化、地碰變化、重力場變,宇宙射線、其他行星運動周期、光的變化、月球引力等極為敏感,這些變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節(jié)律的周期性。內(nèi)源說認為,生命節(jié)律是由人體自身內(nèi)在的因素決定的。人在恒溫和與外界隔絕的地下,也表現(xiàn)出近似于24小時的節(jié)律。?

長久以來,生物鐘的作用機制一直是個謎?茖W家們只知道生物鐘可以控制人類睡眠和覺醒的周期、體內(nèi)激素分泌、新陳代謝速率、體溫等多種生理行為,但對生物鐘的組成和其通過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晉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在《細胞雜志上撰文稱》他們發(fā)現(xiàn)了人體生物鐘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生物鐘通過在細胞內(nèi)部制造蛋白而控制著負責不同功能的基因發(fā)揮各自的作用。它的這一系列活動促使著人們感覺饑餓、享受睡眠、改變體溫等。這看上去仿佛是人體生物種非常熟練的掌握了整個DNA鏈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并在白天或黑夜某個必要的時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鍵來控制著人體各個器官的運作。?

5.從原文看,下列對“生物鐘”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

A.一種決定睡眠和覺醒的生物節(jié)律?

B.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節(jié)律?

C.生物體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環(huán)的生命節(jié)律?

D.感覺饑餓、改變體溫的生命節(jié)律?

【答案】C

【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A、B、C三項都只是概括具體的某些方面,屬于范圍縮小和表述不準確。

6.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對“生物鐘”的形成沒有影響的一項是 (。

A.通過視網(wǎng)膜感受光與暗的視交叉上核?

B.人體內(nèi)松果腺所分泌的褪黑素?

C.廣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變化?

D.體內(nèi)激素分泌、新陳代謝速率?

【答案】D

【解析】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D項說的是生物中發(fā)揮作用控制的兩個方面,屬于游離題干,答非所問。

7.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生物鐘的研究可以在運動員成績的提高方面有所作為?

B.生物鐘的研究可以為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提供幫助?

C.生物釧的研究可以自由改變?nèi)说纳钆c工作狀態(tài)?

D.生物釧的研究可以加深對人體細胞蛋白制造的認識

【答案】C

【解析】考查根據(jù)原文推斷!白杂筛淖儭睂儆谘赃^其實,范圍擴大。

3.(08高考四川卷,語文,5-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目前,我國“煤變石油”的產(chǎn)業(yè)化進程正在有序進行之中。也許有人會問,煤和石油,一個是黑乎乎的固體,一個是油亮亮的液體,兩者從形態(tài)上看似乎并無相同之處,為什么要將煤轉化為石油?轉化又是怎樣實現(xiàn)的?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內(nèi)能源消費需求量越來越大。由于我國對石油進口的依存度較大,所以國際油價上漲、中東政局變化等因素,都會對我國石油能源安全構成潛在危險。同時由于石油具有流動性好,便于開采、輸送和使用的特點,近年來國內(nèi)石油消費量的增幅大大超過了石油產(chǎn)量的增幅。而煤作為能源,與石油同屬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質條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態(tài)才與石油大不相同。從現(xiàn)有數(shù)據(jù)看,煤在我國的可開采量及供應年限遠遠大于石油。于是有人考慮將煤轉化為石油,以滿足國內(nèi)市場對石油的需求。雖然 “煤變石油”需要有足夠的投入,但是從經(jīng)濟效益來看,這種考慮還是可行的。基于這樣一些認識,人們開始研究各種轉化方式,間接液化技術就是其中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煤的間接液化過程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制取原料氣。把經(jīng)過適當處理的煤送入反應器,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通過氣化劑使煤不完全燃燒,這樣就能以一定的流動方式將煤轉化成一氧化碳和氫氣混合的原料氣,灰分形成殘渣排出。第二步進行催化反應。將制取的原料氣凈化,在催化劑作用下,讓其發(fā)生化合反應,合成類似石油的碳氫化合物。在這個過程中,催化劑起著關鍵的作用。早些時候,國外有一家公司曾經(jīng)研制出一種成分為鐵、硅、鉀、銅的產(chǎn)效比較高的催化劑,其所得化合物的組成為:汽油32%、柴油21%、石蠟烴47%。第三步對催化反應的產(chǎn)物進行進一步的提質加工。就如剛開采出來的石油一樣,經(jīng)過催化反應出來的油也有很多指標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還需要對它進行處理,使它達到合格標準,滿足市場需要。目前,我國的這種“煤變石油”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大約每四噸煤可產(chǎn)出一噸油。

(摘編自周清春《煤是怎樣變成油的?》)

5.下列關于我國“煤變石油”工程實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石油消費依賴進口,需求量不斷增大,導致石油能源供給出現(xiàn)危機。

B.煤與石油一樣,都屬于化石能源,但在我國煤的儲量要比石油豐富得多。

C.盡管成本相對比較高,但是從經(jīng)濟效益的角度看,煤變石油還是可行的。

D.“間接液化”等技術的出現(xiàn),為實現(xiàn)“煤變石油”的目標提供了技術保證。

【答案】B

【考點】考查信息的篩選

【解析】B項講的是煤的屬性和儲量,不屬于原因,答非所問。

6.下列對煤的“間接液化技術”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jīng)過適當處理的煤、具有一定溫度和壓力的反應器,以及氣化劑,是制成原料氣的       幾大條件。

B.催化反應中的化合過程,能夠使原料氣實現(xiàn)液化,是間接液化技術實施中的一個重要步驟。

C.使用國外某公司研制的催化劑,那么可以生產(chǎn)出32%的汽油、21%的柴油和47%的石蠟烴。

D.“間接液化”是一個將煤加以氣化,經(jīng)凈化后再借催化劑進行化合反應,最終生成油的過程。

【答案】C

【考點】考查文意的歸納和概括

【解析】C項中說的只是“煤變石油”的第二步,“煤變石油”還有第三步加工除去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后,它才達到合格標準,滿足市場需要。文中說“目前,我國的這種“煤變石油”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大約每四噸煤可產(chǎn)出一噸油!笨梢娍梢陨a(chǎn)出的石油25%的石油。曲解原文。

7.根據(jù)原文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國內(nèi)石油能源消費存在著潛在的危險,應用煤的“間接液化技術”就是要徹底改變     石油進口的局面。

B.人們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國內(nèi)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量的增幅,遠遠小于國內(nèi)煤       炭生產(chǎn)量的增幅。

C.那些剛從地底下開采出來的石油,要達到合格標準,還有一些成分需要進行必要的     提質加工處理。

D.在目前我國的技術條件下,煤在變成石油的過程中,其自身的損耗實際上大約有四       分之三。

【答案】C

【考點】根據(jù)文中信息推理

【解析】

A項“徹底改變石油進口的局面!闭f法錯誤,文中說的是“間接液化技術就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觀點絕對化。

B項強加因果,兩者不構成因果關系,文中說的是“由于我國對石油進口的依存度較大,所以國際油價上漲、中東政局變化等因素,都會對我國石油能源安全構成潛在危險。同時由于石油具有流動性好,便于開采、輸送和使用的特點,近年來國內(nèi)石油消費量的增幅大大超過了石油產(chǎn)量的增幅!,曲解原文。

D項“其自身的損耗實際上大約有四分之三!闭f法錯誤,應是除去一些不必要的成分損耗大約四分之三,不是自身損耗。偷換概念。

4.(08高考湖南卷,語文,6-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為什么我們?nèi)菀讌^(qū)分上下,但卻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說過,“人,詩意地棲居于大地”,我們頭頂藍天,腳踩大地,這是區(qū)分上下的最為直觀方便的參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無明顯的參照系。小時候,大人教我們: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兩只手的功能的不對稱,幫我們分辨了左右?梢,要區(qū)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賴于某種不對稱的基準。

人類能夠區(qū)別左右,奧秘就在于人類的左右大腦是不對稱的!動物的大腦是對稱的,因而動物不能區(qū)分左右。這一設想最初由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提出,如今已有實驗證明,馬赫的洞見是正確的。我們的右腦與直覺、情感有關,左腦與邏輯、語言有關。一個簡單的測試就可以證明這一點。給出這樣的問題:所有的猴于都會爬樹,豪豬是一種猴子,豪豬會爬樹嗎?這是一個三段論,大前提正確,但小前提卻是錯的。對于左側休克的病人來說,他的右腦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豬怎么能爬樹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刺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對于右側休克的病人采說,他的左腦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則全然不同:豪豬是一種猴子,它當然會爬樹。這個測試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右腦與具體情景有關,因而右腦正常的病人能夠記得豪豬的模樣,它當然不是猴子;而左腦則與邏輯有關,因而左腦正常的病人能夠運用演繹邏輯來推理,但他卻不知道豪豬長什么樣。日常生活中的我們,偶爾也會有這樣的體驗,一時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詞,但卻能在大腦中生動地再現(xiàn)其具體模樣。這就是左右大腦分工的不同。人類正常的思維活動有賴于左右腦的合作,否則這個世界在我們眼中就會變得荒唐不堪。

人類生活在一個近似對稱的世界之中,人體就呈明顯的兩側對稱。但這種對稱又不時會被打破,眾所周知,體內(nèi)的器官分布就呈現(xiàn)某種不對稱,如心臟偏于左側,或許因為我們處處遭遇對稱,因而科學家對于自然規(guī)律的對稱性有一種癡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卻是.在所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中,首先必須打破的恰恰是這種原始的對禰性。以哲學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驢子”為例,當它置身于兩堆同等距離的干草之間時,將難以在向左走與向右走之問做出抉擇。它置身于對稱性之中,若不打破這種對稱性,它就會被活活餓死。自然,現(xiàn)實中的驢子決不會餓死,由于某種細微差剮的影響,它會以不可預測的行動去打破這種邏輯上的對稱.

就此而言,隨著不對稱性而來的,就是創(chuàng)造和活力。以性別為例,基于雌雄相異的兩性生殖,為生命界帶來無窮的變異或活力。而人類的兩情相悅,更是生活而不是活著的見證。以時間為例,未來和過去的不對稱,才讓我們的生活始終都充滿希望。

(選自《科技導報》2008年第2期,有刪改。)

6.本文談論的核心問題是(。

A.人類大腦的特征B對稱性C分辨左右的意義D不對稱性

【答案】D

【解析】“不對稱性”是閱讀材料的中心話題。

7.下列各項中,“豪豬爬樹”測試所直接證明的一項是

A.人類能夠區(qū)別左右,奧秘就在于人類的左右大腦是不對稱的。

B我們?nèi)祟惖挠夷X與直覺、情感有關,左腦與邏輯、語言有關。

C左側休克的病人和右側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腦分工是不同的。

D人類正常的思維活動有賴于左右腦的合作,否則就荒唐不堪。

【答案】B 

【解析】閱讀第2自然段可知。

8.下列表述符臺原文意思的項是

A.文章第一段明確指出:無論是區(qū)分上下還是區(qū)分左右,都依賴于打破對稱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觀方便并且不對稱的參照系。

B動物不能區(qū)分左右,因為動物的大腦是對稱的。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提出并通過實驗證明了這個結論,馬赫的洞見是正確的。

C科學家對于自然規(guī)律的對稱性有一種癡迷,原因或許就在于人類生活在個近似對稱的世界之中.我們處處遭遇對稱。

D現(xiàn)實中的驢子即使身處兩堆同等距離的干草之間也決不會餓死,因為它會憑借其大腦的不對稱性,打破邏輯上的對稱。

【答案】C

【解析】A.文章第一段明確指出的是:要區(qū)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賴于某種不對稱的基準。B原文為“這一設想最初由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提出,如今已有實驗證明,馬赫的洞見是正確的! C原文為“自然,現(xiàn)實中的驢子決不會餓死,由于某種細微差剮的影響,它會以不可預測的行動去打破這種邏輯上的對稱.”

9.根據(jù)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左右大腦的不對稱是我們區(qū)別于動物特征之一

B人類區(qū)別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結果

C人類所有的創(chuàng)造和活力,都來源于所處世界的對稱性。

D我們之所以充滿希望,就是因為未來必定比過去美好。

【答案】A

【解析】B原文已指出“人類能夠區(qū)別左右,奧秘就在于人類的左右大腦是不對稱的”跟教育沒有關系。C原文指出“就此而言,隨著不對稱性而來的,就是創(chuàng)造和活力!蓖茢嗝黠@不對。D不一定,原文指出“未來和過去的不對稱,才讓我們的生活始終都充滿希望”。

5.(08高考湖北卷,語文,6-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12分,每小題3分)

根據(jù)《國際濕地公約》,濕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長久的或暫時的沼澤地、濕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擁有靜止或流動的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濱海水域。濕地通常具備三個要素:水成土、臨時或長期的水淹條件、耐濕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這就將人們慣常理解的,僅指水域與陸地之間過渡地帶的濕地概念,擴大至在空間上與之緊密相連的河流、湖泊等水體,使其形成整體,這有利于濕地生態(tài)的綜合保護。濱海濕地和由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構成的內(nèi)陸濕地,屬于自然濕地;為滿足人類需要而建成的水庫、渠道、水田、塘堰等,屬于人工濕地。我國濕地資源豐富,占世界濕地資源的十分之一。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地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與人類生存發(fā)展休戚相關。濕地是許多野生動植物(包括許多瀕危物種)的“家園”,是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巨大基因庫。濕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質量 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時間內(nèi)蓄積洪水,然后慢慢將水排出。濕地還是有毒物質的降解容器。當人類活動造成的各種有毒物質進入濕地時,許多濕地植物和濕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對其進行降解和轉化,凈化環(huán)境。這是濕地享有“地球之腎”美譽的重要原因。

濕地資源豐富,是人類的“衣食父母”。濕地提供的動物產(chǎn)品,如魚蝦等,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產(chǎn)自濕地的谷物養(yǎng)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濕地的蘆葦是重要的造紙原料。濕地的水資源不僅為人類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 “舟楫便利”。濕地資源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換能量,如水力或泥炭發(fā)電。另外,濕地景觀獨特,是人們理想的旅游、休閑場所。

但長期以來,人類對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整體性和多功能性認識不足,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濕地資源。例如,將大量濕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導致濕地面積銳減;過度捕撈、采挖濕地動植物,破壞了濕地生態(tài)平衡;上游濕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積,濕地蓄洪功能下降 ;工農(nóng)業(yè)和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嚴重污染濕地水體,F(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保護濕地的緊迫性,并積極探索科學的方法。美國密西西比河沿岸農(nóng)業(yè)帶產(chǎn)生的大量硝酸鹽和其他化學物質,不僅導致流域水質惡化,刺激藻類泛濫,還在入海處的墨西哥灣形成一個面積20000平方千米的無氧區(qū)。專家們認為,流域內(nèi)濕地的大量喪失導致入海徑流氮負荷過重,是造成無氧區(qū)的主要原因。有專家提出,解決問題的根辦法是在全流域進行大規(guī)模濕地生態(tài)重建,全面恢復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這個建議已得到認可。

由于濕地類型多樣,其功能和價值不盡相同,因此濕地生態(tài)的恢復和重建要有具體目標,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濕地可大量種植蘆葦、香蒲、莎草等植物,通過收割再利用或沉積的方式去除水體中大部分的營養(yǎng)鹽,這是分散和凈化工農(nóng)業(yè)及生活污水的有效辦法。作為鳥類或魚類棲息地的濕地,其生態(tài)保護要特別注意保持自然狀態(tài)下的“原型”狀貌。以水文調(diào)節(jié)為目的的濕地建設,重在加強濕地的滯水能力。為人們提供旅游休閑場所的濕地建設,則更應重視優(yōu)美環(huán)境的營造。當然,各類濕地生態(tài)的構建在承擔主要功能的同時,完全可以實現(xiàn)多種功能的有機融合。

6.下列對“濕地”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濕地指長期被靜止或流動的水體覆蓋的地域,如沼澤地、濕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濕地中的人工濕地有水庫、渠道、水田、塘堰等,與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密切相關。

C.濕地通常被認為是指水域與陸地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只是對濕地的一種狹義理解。

D.濕地中的水體與濕地的其他組成部分難以分割,共同構成了濕地整體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答案】A

【答案解析】文中對“濕地”的定義是:“濕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長久的或暫時的沼澤地、濕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擁有靜止或流動的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濱海水域。”A項中“長期”與文中“長久的或暫時”的表述有誤。其它項敘述與文中信息相符。

【命題思路】該題主要是考查科技文“關鍵詞語或概念的理解”。A項錯誤屬于故意混淆概念特征,丟棄信息,造成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7.下列對“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地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與人類生存發(fā)展休戚相關”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然環(huán)境獨特的濕地,為許多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家園”,也為人們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閑場所。

B.自然資源豐富的濕地,是人類的“衣食父母”,為人類生存發(fā)展提供了所有物資,如食物、飲水、能源等。

C.生態(tài)系統(tǒng)完善的濕地,就像一塊天然“海綿”,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將水慢慢排出。

D.生物構成多樣的濕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轉化有毒物質,因而有“地球之腎” 的美譽。

【答案】B

【答案解析】B項中“為人類生存發(fā)展提供了所有物資”的表述有誤。文中的相關意思是“濕地提供的動物產(chǎn)品,如魚蝦等,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等。“所有”一詞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命題思路】這道考題主要是考查對文章信息把握的準確度。尤其是在信息把握和篩選過程中,既不可以偏概全,也不可縮小范圍。凡是在轉述文章信息時,對選項里邊的“部分”“有時”“全部”“所有”之類的詞,要特別小心,否則就容易在上邊犯錯誤了。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濕地面積的銳減,將會對與之相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安全構成威脅,帶來嚴重的后果。

B.捕撈和采挖濕地動植物破壞了濕地的生態(tài)平衡,從而導致濕地生態(tài)功能的減弱。

C.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整體性,上游濕地生態(tài)的破壞必然帶來下游濕地水質的污染。

D.各類濕地生態(tài)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濕地生態(tài)的恢復和重建必須要有具體的目標。

【答案】A

【答案解析】B項中“捕撈和采挖濕地動植物破壞了濕地的生態(tài)平衡”的表述不準確,文章中“過度捕撈、采挖濕地動植物”,擴大了判斷范圍。C項“上游濕地生態(tài)的破壞必然帶來下游濕地水質的污染”中的“必然”太過武斷,原文的準確表述是“上游濕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積,濕地蓄洪功能下降”,主要是強調(diào)“濕地蓄洪功能下降” D項“各類濕地生態(tài)功能完全不同”言過其實,原意是“ 由于濕地類型多樣,其功能和價值不盡相同,因此濕地生態(tài)的恢復和重建要有具體目標,因‘地’制宜。”

【命題思路】這一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信息表述的準確把握。從濕地適度捕撈、采挖動植物是可以的,而是不能“過度”捕撈、采挖!安槐M相同”和“完全不同”也有區(qū)別。判定這類信息,關鍵是看歸納得是否合乎范圍、分寸。注意這些易設置陷阱的機倆,是迅速做好這類題的捷徑。

9.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濕地資源豐富,占世界濕地資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國淡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類應當汲取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犧牲濕地的教訓,不要再為自身利益去利用濕地資源。

C.只要大量種植蘆葦、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濕地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原型”狀貌。

D.只有著眼于全面地恢復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對各類濕地生態(tài)的恢復和重建才會真正有效。

【答案】D

【答案解析】A項“因此我國淡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錯誤,原文只說“我國濕地資源豐富,占世界濕地資源的十分之一”,而我國人口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數(shù),人均濕地會大大下降。B項“不要再為自身利益去利用濕地資源”錯,人類對濕地資源是可以利用的,只是不能“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濕地資源”。C項中“就能充分保持濕地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原型’狀貌”言過其實,文中信息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濕地可大量種植蘆葦、香蒲、莎草等植物,通過收割再利用或沉積的方式去除水體中大部分的營養(yǎng)鹽,這是分散和凈化工農(nóng)業(yè)及生活污水的有效辦法!睆募狱c的詞語,可以比較出。

一、基礎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噪(tián)欄(zhà)粗(guǎng)眾說紛(yún)

B.廣(mào)沒(yān)粗(zhào)寥寥無幾(liáo)

C.籬笆(ba)崔嵬(wéi)檔案(dàng)畏不前(xǐ)

D.皮(tuì)依(guī)身(jì)外之音(xián)

2.下列句中標點符號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想,鯉魚“科學家們”將會聰明地杜撰某種虛構的東西——它被稱為“ 力”,來掩蓋自己的無知。

B.鳳蝶這樣成天在花間游息,引起了一些人的羨慕,說它過的是“ 神仙生活”( 一種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的生活)。

C.只要一想起宇宙,我們就難以平靜———我們心情激動,感嘆不已,如同回憶起許久以前的一次懸崖失足那樣令人暈眩顫栗。

D.這幾種假說,哪一種更有道理?動物的游戲,究竟是為了“演習”,為了“ 自娛”,為了“學習”?還是為了“鍛煉”?研究者們各執(zhí)己見,眾說紛紜。

3.下列句子橫線處依次應填入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后來,在高中階段,我看完了許多地方圖書館中這方面的書,并且常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學圖書館。

②輕盈婀娜的鳳蝶來到空中,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明亮溫暖的陽光,翩翩飛舞回翔。

③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吉多爾發(fā)現(xiàn),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這樣的游戲:用手掌舀一點水,用牙齒嚼爛樹葉,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掌中的水。

A.造訪 沐浴 汲取 B.拜訪 沐浴 吸取

C.造訪 潤澤 吸取 D.拜訪 潤澤 汲取

4.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科學家都說,鳳蝶幼蟲會利用猙獰的面相,虛張聲勢,威嚇敵人。

B.本來雌鳳蝶生了很多的后代?墒沁@些后代,能夠長大的卻如數(shù)家珍

C.待神志鎮(zhèn)定之后,這位鯉魚“ 科學家”就會講述一個真正令它們驚詫不已的傳奇故事。

D.年輕人的一個優(yōu)點就是不會由于世俗的約束而畏葸不前,而這種約束對于大多數(shù)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難超越。

5.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近二十年來,動物的游戲行為引起了研究者的極大興趣,成為行為研究中最有爭議的領域。

B.從宏觀來看,人類所關心的大多數(shù)問題都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C.鳥類和人類,從鳳蝶產(chǎn)卵到成蟲的時代,一直都在跟鳳蝶作對。

D.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儀器成功產(chǎn)生了比地磁場強2萬多倍,而這正是加速一束電子所必需的。

6.下列橫線上應填上的相應句子依次是(。

我們的好奇心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或許,作為人類的我們想認識宇宙,在某種程度上跟鳥想歌唱一樣。正如17世紀大天文學家開普勒曾經(jīng)說過的:“ 我們不問鳥兒歌唱為了什么有用的目的,因為歌唱是它們的樂趣,它們是為歌唱而被創(chuàng)造的。!被蛘撸缟飳W家赫胥黎在1863年所言:“ 對于人類來說,所有問題之中的問題,即在所有其他問題背后又比它們中的任何一個更有意義的問題, !

A. ①同樣,我們也應當不問人的心智為什么定要費神去探索太空中的奧秘。

②就是那個決定人類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及其跟宇宙的關系的問題。

B. ①我們同樣也應當不問人的心智為什么定要費神去探索太空中的奧秘。

②就是那個決定人類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及其跟宇宙的關系的問題。

C. ①同樣,我們也應當不問人的心智為什么定要費神去探索太空中的奧秘。

②那個就是決定人類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及其跟宇宙的關系的問題。

D. ①我們同樣也應當不問人的心智為什么定要費神去探索太空中的奧秘。

②那個就是決定人類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及其跟宇宙的關系的問題。

二、閱讀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人類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一個相生相克、相互制約的生態(tài)鏈中,植物同樣會利用與人類社會相似的生存法則,采用各種辦法抵御蟲害而使自己生存下來。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植物在遇到蟲害時,會分泌一些化學物質來殺滅害蟲。研究人員又發(fā)現(xiàn),植物無法殺滅害蟲時,會像人類一樣“ 疾呼”或“ 哭泣”,以此來呼喚害蟲的天敵趕來吃掉害蟲。這種“呼喚”和“ 哭泣”是分泌一些吸引害蟲天敵的易揮發(fā)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還會吸引害蟲的寄生蟲,使害蟲成為寄生蟲的宿主。寄生蟲把蟲卵產(chǎn)在害蟲幼蟲體內(nèi),蟲卵在生長發(fā)育階段以害蟲為食。植物釋放化學信號主要是對害蟲唾液中的化學物質作出反應,而不是對自己身體損害作出反應。此外,植物的一種叫做jasmonate的激素也可能誘發(fā)植物釋放吸引害蟲天敵或寄生蟲的化學信號。這種現(xiàn)象給人類指明了一條避免使用化學殺蟲劑、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生物治蟲之路。

199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杰里非•泰勒把激素jasmonate噴灑到西紅柿上時發(fā)現(xiàn),一種稀有的黃蜂對某種灰毛蟲的寄生現(xiàn)象增加了兩倍。這個試驗并不吸引農(nóng)民,農(nóng)民不喜歡在使用殺蟲劑前就讓作物受到另一類化學物質的污染,而且經(jīng)濟負擔也是原因之一。專家認為,最好是通過作物改良,讓作物自己來吸引害蟲的天敵和寄生蟲,從而應對害蟲的攻擊。美國農(nóng)業(yè)部化學家杰姆斯•圖姆林森的研究小組已經(jīng)確認了一種野生棉藥株,比起栽培的家種棉花來能產(chǎn)生10倍多的害蟲寄生蟲吸引劑。雖然害蟲的天敵和寄生蟲是如何辨別這些具有吸引力的化學物質的,目前從理論上還不清楚,與此相關的其他一些理論問題還存在爭議,但這些試驗已從實踐上給人們以啟發(fā)。

植物能否利用自身的揮發(fā)物質吸引足夠的害蟲天敵和寄生蟲,還取決于附近有沒有其資源庫。受東非農(nóng)民幾乎不用化學殺蟲劑,而采用間種或套種的方法來吸引害蟲的天敵殺滅害蟲的啟發(fā),肯尼亞內(nèi)羅畢的昆蟲生理和生態(tài)國際中心設計了一種植物混栽的方法。他們先在玉米和高粱地周圍,栽種一種害蟲喜歡吃的植物,以吸引害蟲。在玉米高粱中間,再栽種一些抗御害蟲的、吸引害蟲寄生蟲的植物。在這樣的栽培區(qū)害蟲侵害作物的數(shù)量下降了80﹪,同時在害蟲身上寄生的幼蟲增長了約4倍。這個試驗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經(jīng)驗。

7.下列不屬于第一段中所說的“辦法”的一項是( )

A.“呼喚”害蟲的天敵來吃掉害蟲 B.釋放jasmonate吸引天敵

C.分泌化學物質殺滅害蟲 D.吸引以害蟲為宿主的寄生蟲

8.杰里非•泰勒試驗的結果證明了什么?杰姆斯•圖姆林森研究的實際意義在哪里?

(1)杰里非•泰勒試驗的結果證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杰姆斯•圖姆林森研究的實際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肯尼亞內(nèi)羅畢的昆蟲生理和生態(tài)國際中心采用的抵御蟲害的方法是什么?簡述其主要過程。

(1)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據(jù)全文所作的判斷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所說的“植物同樣會利用與人類社會相似的生存法則”是指“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等基本法則。

B.文章所闡明的理念是:人類要充分調(diào)動植物自身的抗蟲害機能,同時使植物在自身遭到損害時能及時釋放信號,尋求援助。

C.文章從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抗蟲害機能出發(fā),重點闡述了人類在利用、強化這種機能的過程中對相關理論和實踐的完善。

D.文末所說“有益的經(jīng)驗”主要是在充分肯定這種不使用化學殺蟲劑的生物治蟲方式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中起到的作用。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題。

破碎的美麗

喬 葉

有時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東西才是美麗的。

我喜歡斷樹殘桿枯枝萎葉,也喜歡舊寺銹鐘破門頹墻,喜歡庭院深深一蓬秋草,喜歡云冷星隕月缺根竭莖衰柳敗花殘。每當我看到這些零星瑣屑的事物時,我總是很專注地凝視著它們,直把它們望到很遠很遠的境界中去。我深深相信:破碎的東西比完整的東西更為真實,更為深刻,雖然它們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狽。它們從光艷十足無可挑剔的巔峰驟然落地或慢慢地墜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變形,然后破碎,然后走進我的視線中。

我不知道它們曾經(jīng)怎樣美麗過,我也無法想象它們的美麗。因此,我深深沉醉于這種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麗,挖掘著它們絢麗的往昔,然后,驀然回首,將這兩種生命形態(tài)拉至眼前,黯然淚下。這不可解釋的一切蘊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風花雪月悲歡離合,蘊含著多少滄桑世事中永恒的感傷和無限的蒼涼!破碎的事物就這樣印滿了重重疊疊的生命的影跡,那么沉厚,那么綽約,那么美麗。

同樣,很殘忍的,我相信破碎的靈魂才最美麗。

我喜歡看人痛哭失聲,喜歡聽人狂聲怒吼,喜歡聽人酒后失態(tài)吐出一些埋在心底發(fā)酵的往事,喜歡看一個單相思的人于心愛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傘默立。我喜歡素日沉靜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訴說苦難,一向喜悅滿足的人忽然會沮喪和失落,蒼老的人憶起發(fā)黃的青春,孤傲的人懺悔錯過的愛情。我喜歡明星失寵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時忍痛回首,官場失意者獨品清茶,紅顏逝去的佳麗對鏡哀思。我喜歡人們在最薄弱最不設防的時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東西,然后顫抖,然后哭泣,然后讓心靈流出血來。

每當這時候,哪怕我對眼前的人一無所知,我也一定會相信:這個人擁有一個曾經(jīng)非常美好現(xiàn)在依然美好的靈魂,他經(jīng)歷的辛酸和苦難以及那些難以釋懷的心事和情緒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記和最珍愛的儲藏。只有等他的靈魂破碎的時候,他才會放出這些幽居已久的鴿子,并且啟窗露出自己最真實的容顏。

能夠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過。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歷盡滄桑后一剎那的徹悟和超脫;凡•高的破碎,是太陽用金黃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斷劇痛;貝多芬的破碎,則是靈性至極的黑白鍵撞擊生命的悲壯樂章。如果說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純最美的光點,那么這些優(yōu)秀靈魂的破碎則如銀色的禮花開滿了我們頭頂?shù)奶炜。我們從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夢想和真諦。

我不能不喜歡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來的破碎的美麗,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麗。他們直接觸動我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讓我隨他們流淚歡笑嘆息或者是沉默..那是一種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藭r,我知道:沒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樣享受這種別致的幸福和歡樂,沒有多少人知道這種破碎的美麗是如何細細密密地鋪滿我們門前的田野和草場,如同今夜細細密密的月光。

是誰說過:一朵花的美麗,就在于她的綻放。而綻放其實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11.作者為什么說“只有破碎的東西才是美麗的”?請整合文中的信息,簡要回答。

12.“只有等他的靈魂破碎的時候,他才會放出這些幽居已久的鴿子,并且啟窗露出自己最真實的容顏!边@句話應怎樣理解?

13.作者在闡述“破碎的美麗”時,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展開的?為什么要這樣展開?

1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第五段由四個“我喜歡……”的句式組成,前三個是分說,最后一個是總說,具體形象地展示了難以訴說的風花雪月悲歡離合、充滿感傷和蒼涼的滄桑世事等。

B.敢于破碎的人,必須是個性突出的人,像林黛玉、像三毛、像凡 •高、像貝多芬,他們都是卓爾不群、特立獨行、多愁善感、才華橫溢的人物。這些優(yōu)秀的靈魂,他們破碎的聲音,一一構成了人生的絕唱。

C.第八段中說這種“破碎的美麗”是“悲哀而持久”的。因為悲哀,我們會隨之流淚歡笑、嘆息沉默;因為持久,我們的眼前和身邊也如今夜月光那樣始終是昏暗不明的。

D.最后一段中說“綻放其實正是花心的破碎”,作者巧借花心的綻放來比喻靈魂的破碎,妙用凄然的美麗來渲染感傷的心情,言有盡而意無窮,久久地牽動讀者的心緒。

E.本文語言清新、美麗、雋永、干練、縝密,充滿了女性的靈氣與聰穎,讓我們深深地感悟到只要我們曾經(jīng)轟轟烈烈地奮斗過,那么我們就不必掩飾絢麗光景下的慘烈。

答案解析

1.C (A tián—guō;zhào—cāo;D jì—jī)

2.D (“學習”之后改用逗號)

3.A4.B5.D (在“2萬多倍”后加“的磁場”)

6.A

7.B 激素jasmonate是植物自身具有的,說“ 釋放jasmonate不妥;另“ jasmonate”的作用是“誘發(fā)植物釋放吸引害蟲天敵或寄生蟲的化學信號”,自身并不能“吸引天敵”。

8.(1)jasmonate激素會誘發(fā)植物釋放吸引害蟲寄生蟲的化學信號。(2 )發(fā)現(xiàn)了某些作物具有較強的吸引害蟲寄生蟲的能力,能夠為作物改良提供幫助。(或發(fā)現(xiàn)了某些作物會產(chǎn)生較多的害蟲寄生蟲吸引劑,能夠為作物改良提供幫助。)

9.(1)植物混栽。(2)先在農(nóng)作物周圍栽種害蟲喜歡吃的植物以吸引害蟲,再在農(nóng)作物中間栽種抗御害蟲和吸引害蟲寄生蟲的植物。

10.D (A 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對,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據(jù),應為“ 相生相克、相互制約”之意。B 文章所闡明的理念應該為:充分利用植物體自身的抗蟲害機能,大力推廣避免使用化學殺蟲劑、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生物治蟲方式。C 中“ 強化”一詞不對;“對相關理論和實踐的完善”不妥,與原文不符。)

11.破碎的東西烙下了生命的影跡,比完整的東西更為真實,更為深刻。

12.一個人只有在落魄時,才會把禁閉在內(nèi)心深處的辛酸、難以釋懷的心事和情緒表露出來,才會最真實地展示出自己生活的本真狀態(tài)。

13.兩個方面:①只有破碎的東西才是美麗的;②只有破碎的靈魂才是最美麗的。為什么要這樣展開:①寫“破碎的東西”是為后文寫“破碎的靈魂”作鋪墊。寫“ 破碎的靈魂”是寫“破碎的東西”乃至全文寫作的最終目的。②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地闡述了只有破碎的心靈才最美麗的道理。

14.B C (B 項對人物個性的概括以偏概全;C 項對“ 持久”的解說有誤,應為“ 我們心中這種別致的幸福和歡樂像田野和草場一樣廣闊無邊,像月光一樣細密綿長!保

高考知識點拓展

科學小品是科普作品中的一個重要的門類,科學性是科學小品文的基石。所謂科學性,不僅是指科學小品中要傳播科學知識,還要“宏揚科學精神、科學思想,提倡科學方法”。

科學小品具有文學性。它充分利用各種文學手段,使科學變成一種“易為公眾接受”的興味盈然的東西。它用故事形式、對話形式、閑適淡雅類散文小品的形式來談科學,將科學內(nèi)容、對象人格化、故事化,通過各種擬人化手段賦予無生命意義的物或無人性價值的動物、植物以人性、人情,從而將原本刻板、深奧的科學原理用故事形式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文學性是科學小品的靈魂。一位科普作家說過,世界上沒有枯燥的科學,只有枯燥的敘述。很多科普作家善于運用民諺、俗語或歷史典故,旁征博引,借題感興,烘托情趣,比附象形,渲染文采。他們的科學小品往往從一個具體的可感的質點出發(fā),給人以動態(tài)的概念,而這種生動靈巧的機智源于科學論證的雄辯性、邏輯力量的延伸性以及知識的準確性、引用文字的規(guī)范性。

科學小品運用形象思維方式生動、形象地闡述科學道理。在詞匯用語方面科學小品努力用形象的、動態(tài)的感受性強的詞語來取代抽象的詞匯。它也像文學體裁一樣無拘束地使用嘆詞、語氣詞等虛詞和迭音詞、象聲詞、兒化詞等,以獲取摹擬神態(tài)、加重語氣、強化感情的語言效果。它也利用詞語轉義和連用同義詞等使表達更加活潑、變動而富有感情色彩。在句式選用方面,科學小品更繼承了散文瀟灑自如、靈活多變的特點,偶句、奇句、長句、短句、復句、單句等變幻多姿、自然天成,大大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此外在修辭手段方面科學小品幾乎能運用文學體裁中能見的所有的方式,這無疑會給語體帶來許多生動和優(yōu)美。

科學小品以精致的文章立意張揚科學精神謳歌人間至美至情?茖W小品的多重價值取向雖苛求著取材但也給語體送來清新和亮色。由于選材的故事化、情節(jié)化、人格化要求和運思對聯(lián)想、想象、幻想的依賴,科學小品的語言在準確表達科學內(nèi)容的前提下有著十分廣闊的自由空間。

閱讀方法

1、提取科技信息

提取科技信息常有兩種方法。一是組合重點段落。有些科學小品中的科技信息相對集中,只要將有關段落加以組合就可以了。二是分散摘錄信息。有一些文章,科技信息猶如滿天星斗點綴在文中,這就要分散摘錄。摘錄時要做到六不:不摘錄穿插的故事;不摘錄形象的描述;不摘錄生動的闡釋;不摘錄抒發(fā)的感受;不摘錄作者的設想;不摘錄沒有知識含量的首尾與過渡。

2、揣摩寫作技巧

揣摩寫作技巧可從兩方面進行。一是整體揣摩。科學小品的整體布局一般有漫話式、設問式、穿插式、擬人式、問答式等多種形式。漫話式布局行文流暢,設問式布局條理清晰,穿插式布局內(nèi)容豐厚,擬人式布局情趣盎然,問答式布局生動活潑……這些布局各有其妙,應細細體會。二是局部揣摩。這類文章的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講述故事、設置懸念、留下問題等等。

3、品析文章語言

品析科學小品的語言可從兩方面展開。一要感受語言的整體風格。同是科學小品,語言也會有所差異,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雅致,或通俗。我們要在通讀文章的基礎上整體感受這些語言風格。二要品析語言的生動性與形象性。這就應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描述句、議論句、抒情句等句子,從語言的形象、語言的情感、語言的趣味等各方面進行涵泳鑒賞。

1、通讀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這一步主要是為了了解大意,包括說明對象和特征,說明的方法和順序,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這是形成正確完整答案的前提。在閱讀的時候給段落標上序號,并給重要的句子和關鍵詞語做上記號,尤其是各段中心句,在讀的時候要有“尋找”意識,基本做到心中有數(shù),無非就是為了方便答題時提供更快捷更多的信息源。

2、審清題干,發(fā)掘和把握試題中有效的提示性信息

找準解題的定向,即確認命題的角度,閱讀范圍和答題方式。如“閱讀第一自然段,概括說明造成黃河成為‘懸河’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題干告訴你答題范圍:第一段;命題角度:科學地解釋原因,而且是兩個;答題方式:語言要概括精練。

3、定位閱讀,強化對應意識

 絕大部分的閱讀題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答案基本上都能從選段中直接和間接找到依據(jù)甚至是原本答案,尤其是那些在題目中就帶有選文詞句用雙引號的方式告訴你的題目,更是要將這個詞語或者句子代入到原文中去,往往在它的前后邊可以找到相應的答案,因此強化文本意識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在提取題干的主力信息之后,對應到相應的語段,進行定位閱讀,尋找答案。根據(jù)要求準確地確定相關的語句,理解它們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和表達作用。截取關鍵性文字,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否則就會抑制閱讀功效。

4、原文利用和自我加工相結合

答題時要盡可能利用原文中關鍵文字,很多題目的答案可以使用原文的現(xiàn)成詞句,但是有一些是要你根據(jù)答題的要求跨段落、大幅度地對原文材料進行加工處理才能形助概括性的答案,以避免斷章取義甚至文不對題,違背了說明文尤其強調(diào)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這兩大原則。

查看更多必修三 三單元 復習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