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學設計僅供本站會員參考,游客請先免費注冊成為本站會員后才可查看,我們還準備有更多雨巷資料. " />

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高一教案

《雨巷》教學設計

[移動版] 佚名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感受戴望舒詩歌的音韻美。

2、品味意象,體悟詩歌朦朧幽婉的意境美。

3、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詩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學難點】

對作品中“姑娘”含義的解讀及作者身上體現(xiàn)的執(zhí)著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題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北方的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黃沙,上海的里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江南的小巷悠長而又寂寥,走過雪月風花,走過杏花春雨,走過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有過夢,有過淚花,更有著怒放的紅芍藥。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來體味江南巷之美,詩之美。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誦全詩,正音: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頹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悵(chóu chàng)      

2、現(xiàn)在請大家再放聲朗誦一下這首詩歌,請注意感情和節(jié)奏的把握。

3、提問:應該用什么語調來讀?

幽怨、低沉。

教師總結: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

4、再請一位學生讀首詩。

5、朗讀指導:現(xiàn)在請大家欣賞一下全詩的朗讀,也隨著朗讀來看一看怎樣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語速。

(課件播放配樂朗誦)

三、賞美品美

1、品讀意象,體意境之美:

(過渡)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煙的雨巷。大家想一想,當你沉浸在憂傷之中時,是否想過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憂傷之美?

、拧≌堅俜砰_聲音朗讀,邊讀邊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啤W生自由發(fā)言:

 點撥:丁香花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愁怨。如李商隱的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歸納學生發(fā)言,幻燈片:

    油紙傘:復古、懷舊,迷蒙。

  雨巷:悠長、寂寥、迷茫。

  頹圮的籬墻:破敗、荒涼。

  丁香:美麗、高潔、愁怨。  

 教師總結:看到油紙傘我們會想起斷橋,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旖旎傳說,想起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想起少女玲瓏的舞姿,想起歌曲動聽旋律!白栽陲w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变冷罏r瀝的春雨滴落在油紙上,想起寂寥的音響,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fā)披肩的女子從頹圮的籬墻邊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焉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我們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種幽深空蒙、迷離縹緲的意境美。

2、誦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過渡)有人說,詩是情感的鈾,語言的鉆石。的確,詩就像一條流淌的河,像一首繞梁的歌,當我們沉浸在“雨巷詩人”為我們營造的憂郁凄美的意境中時,是否感受到另一種美呢?

、拧≈该首x,讀出情感。

、啤√釂枺何覀兏惺艿皆姷目傮w節(jié)奏是舒緩悠揚的,詩人是通過怎樣的語言處理造成的呢?

 明確:

①、每行三頓。

②、單字頓都設在行首。

③、復沓手法的運用。

④、疊詞的妙用。

⑤、詩的押韻,每節(jié)押“ang”韻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帶有很濃情緒色彩的詞: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

⑧、雙聲疊韻詞:芬芳、彷徨、惆悵。

 教師總結:這些手法的運用形成了一種悠長舒緩、低沉徘徊的旋律,營造了一種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種音韻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過渡)文學欣賞中有一句經典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長的雨巷就是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義呢?

討論:《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點撥:

、拧「鶕(jù)本文故事情節(jié)看:

 愛情詩。

 ⑵ 從詩歌傳統(tǒng)角度看:

 理想。

 屈原《離騷》“香草美人”象征高貴的愛國精神;

 郭沫若《爐中煤》“年輕女郎”意象象征祖國。

 ⑶ 知人論世,課件顯示背景(“我”的補充──另一層面的“我”,將來的“我”)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