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綠記》
課文分析:
讀這篇散文,我們需要懷著純凈的心靈,適時聯(lián)系時代背景,充分調(diào)動閱讀積累,才能有所思,才能有所得。本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經(jīng)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tài)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愿,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qū)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征著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
教學(xué)目標:
1、把握文章抒情線索。
2、理解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
3、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
教學(xué)重點:理解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感受作者的真摯情感,品味作品的詩情畫意。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
教學(xué)難點:理解“綠”的象征意義。
追尋作者的思想狀況的變化。
課前準備:
1、學(xué)生認真預(yù)習(xí)課文。
2、學(xué)生合作搜集藝術(shù)家勇于面對苦難的例子。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整備:多媒體
過程設(shè)計:
一、初步印象
通讀課文,采用圈點勾畫的讀書方法,我們弄清楚這樣一個問題:文章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來記敘,除了寫“囚綠”之外,還寫了哪些有關(guān)“綠”的意念和行動?
明確:文章緊扣一個“綠”,由“擇綠、賞綠、囚綠”到“放綠、思綠”,每一個意念與行動都體現(xiàn)著作者對綠的熱愛,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常春藤“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一年后還在懷念并盼望“重和它們見面”,曲折有致地表現(xiàn)了愛綠的生活經(jīng)歷和心靈歷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不斷深化,把對綠的情感推向高潮。
二、走進心靈
(一)圈點勾畫品味賞析
綠是一種顏色,人們往往賦予它很多的含義。綠,生機勃勃,它是生命的象征,可以為失意、彷徨的人帶來無限的希望,可以為煩躁不安的人帶來精神的寧靜。讀課文,我們采用動筆批注的方法,感受文中的“綠”有哪些豐富的意蘊。
明確:“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可見“綠”象征了生命、希望;
“它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zhí)啊!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笨梢姟熬G”象征了向往光明、自由,象征執(zhí)著的精神;
“盧溝橋事件發(fā)生了……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笨梢姟熬G”象征了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二)吟哦諷誦而后得之
陸蠡說:“我用文字的彩衣給他穿扮起來,猶如人們用美麗的衣服裝扮一個靈魂!蔽恼抡Z言優(yōu)美、清麗。節(jié)奏舒緩,憂郁的色彩同表達的思想情緒十分融洽和諧。讀他的作品,不僅感受到作家愛國主義情感的涌動,而且在詩情畫意和清詞麗句中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哪些語句讓你獲得美的享受的呢?讀一讀,說一說,可以用具體的例句來剖析。我們在朗讀課文時,都被作者對綠的摯愛感動著。建議選擇你最欣賞的語句,用恰當?shù)恼Z氣進行朗讀,來體會作者細膩真摯的情感。
1.“但我終于選定了這朝東房間,我懷著喜悅而滿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個小小的理由!辈捎糜悬c喜出望外的語氣來誦讀。讀出由內(nèi)心而出的喜悅和滿足,甚至有點竊喜。尤其是加點的字音要慢讀、重讀。
2.“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惫ふ木涫,傳遞出內(nèi)心的體會、激動、喜悅。讀出內(nèi)心的“了解”,語速稍快,加點字要讀得非常深切。
3.“我天天望著窗l(fā):2常春藤的生長?此鯓由扉_柔軟的卷須,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折疊著的嫩葉,漸漸變青,漸漸變老,我細細觀賞它纖細的脈絡(luò)、嫩芽,我以揠苗助長的心情,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綠。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浙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
明確:成功的敘寫,要有其靈動之處,既有生命也有靈性,否則就顯得木訥,是不值得欣賞的。既然滿心的喜悅和歡喜,“天天望著,細細觀賞”,自然觀察細膩,描寫傳神讓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眼前展現(xiàn)出一幅清新秀麗的畫卷。寫“卷須”“嫩葉”“脈絡(luò)”“嫩芽”,寫常春藤的“伸開”“攀住”“舒開”“擺舞”,寫“柔軟”“折疊”“變青”“變老”“婆娑”。正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寫春花,由高到低,從視覺、嗅覺、味覺等角度,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寫出春花的繁茂,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
4.“我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離開北平一年了。我懷念著我的圓窗和綠友。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的。會和我面生么?”
明確:作者的敘述自然樸實,描寫簡約質(zhì)樸,情感誠摯而樸素的。借物抒情,即小見大,于平淡之中蘊涵哲理。清新樸實之中,有作者對中國土地的懷念和光復(fù)國土的熱望。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濃烈的愛國情懷,感悟到深長的意味和濃郁的情思。
三、領(lǐng)略意蘊
面對摯愛的綠,作者有怎樣的更深層次的理性思考呢?
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抗戰(zhàn)爆發(fā),華北淪陷,作者身在上!肮聧u”,此時正是全國人民進行不屈不撓的抗爭的時期。陸蠡也用筆參加了偉大的戰(zhàn)斗,他由衷地體會到被自己囚禁的常春藤所表現(xiàn)出的生命力和向往自由的頑強意志。
而循著陸蠡的生平簡歷,我們了解到陸蠡不僅是位真誠的作家,更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陸蠡(1908--1942),我國現(xiàn)代散文作家、翻譯家。l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上海淪陷后,他留滬主持該社工作。l942年,因出版抗日小說,被捕,刑審數(shù)月,英勇不屈,后被日寇秘密殺害。
可以看出,愛國,是陸蠡生命的主旋律。面對摯愛的綠,作者想到的是生命、希望,想到的是光明、自由,想到的是永不屈服的堅強意志,更多想到的是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反思與強化】
《囚綠記》樸實清新的字句中含有作家的情感血淚,淳厚淡遠而又瑰麗的文筆里滲有和諧真醇的詩意。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我們看到一個為祖國和人民的光明、幸福和自由而吶喊的崇高形象和圣潔靈魂。文章貴在立意,立意貴在真實、深刻,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囚綠記》就是這樣一篇真實、深刻、有鮮明時代氣息的優(yōu)秀散文。
朗誦、欣賞艾青的《礁石》,進一步感悟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頑強斗爭精神”。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附】賞析: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通過對海浪的描繪,塑造了搏擊風(fēng)浪,在狂濤中巍然屹立的礁石的形象,表現(xiàn)了礁石像勇士那樣,搏擊海浪、不折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本詩中的海洋不僅僅是自然界的海洋,更多的是人類生活韻海洋,在詩人筆下,“礁石”不僅象征了不向命運低頭的詩人自身;更象征了我們民族的那種不可或缺的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頑強斗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