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實錄

燭之武退秦師課堂實錄

[移動版] 唐伯牛

“秦晉圍鄭,鄭既知之矣”這是第一層:坦言知亡,避其銳氣。

從“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是第二層,指出亡鄭只對晉國有利。因為秦、晉目前尚是盟國,燭之武的措辭是委婉而謹慎的,他沒有立即指出秦、晉聯盟的虛偽性,卻巧妙地點明秦、晉畢竟是兩國這一事實。這樣既符合實際,又從根本上動搖了秦、晉聯盟的基礎,這不能不讓秦伯動心。

從“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至“君亦無所害”是第三層。第二層指出亡鄭只對晉國有利,那么這一段呢?這位同學。

生:說明舍鄭會對秦國有益。

師:恭喜你答對了!如果說第三層是分析危害動搖秦伯的話,這一則是引誘秦伯了。假如燭之武繼續(xù)挑撥秦、晉關系,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因此,他換了一個角度,闡明鄭國存在對秦國可能有的種種好處。攻鄭還是友鄭,秦王當然要權衡利弊了。

后文從“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至“唯君圖之”是第四層。這一段里有一個特殊句式:“何厭之有?”大家還記得初中學過的《陋室銘》里面的“何陋之有”是什么句式嗎?

生:賓語前置。

師:對。“何陋之有”賓語前置。那么“何厭之有”是什么句式?

生:也是賓語前置。

師:完全正確!

這里燭之武在經邊一番拉攏引誘后,不失時機地從秦、晉兩國的歷史關系,說明秦國曾有恩于晉國,但是晉國曾對秦國怎么樣呢?讀原文。這位同學,請。

生:“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師:好,請坐。

怎么評價晉國曾對秦國所作所為呢?

生:過河拆橋。

生:忘恩負義。

生:念完經打和尚。

生:卸磨殺驢。

師:真不少啊!還有“狡兔盡,走狗烹;鳥獸盡,良弓藏。”后來演化成“兔死狗烹”。這些都是可以評說忘恩負義的晉國的。不過,這里我們不是來評價晉國,而是在說z赤裸裸地挑撥秦晉兩國的關系。——千萬不要跑題。∪缓髗又從歷史說到現實,進一步分析了晉國的貪得無厭,讓秦國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最終退兵,且留兵助守。

下面大家齊讀這一段課文,再次體會z能言善辯的智慧。

Z說退秦師,還有晉國沒有退兵呢。晉國氣勢洶洶的來攻打鄭國,雖然秦國退兵了,晉國能善罷甘休嗎?我來讀第四段!咀x課文】還按照老規(guī)矩,四個字概括內容。這位同學,請。

生:晉國退兵。

師:【笑】你又忘了。忘了誰?

生:Z!是z迫晉退兵。

師:好請坐。晉國退兵,并非將領膽小,也不是士兵怕死。戰(zhàn)爭不是一件喝水吃飯似的小事,而是風起云涌的國家大事。面對風云突變的局勢,晉侯沒有感情用事,而表現了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種隱忍不發(fā)、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正是晉文公終成霸業(yè)的根本原因。

好了,課文的大體內容我們已經分析完了。接下我們體味作者左丘明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燭之武。

大家再讀一讀第二段里面z的話。說說表現了z的什么性格?

生:深明大義。

生:舍小家顧大家。愛國。

師:大家都說得很好。再看第三段里面z的話,又表現了z的什么性格呢?

生:機智勇敢、能言善辯。

生:會說話。【笑】

師:嗯,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騷,還是說辭,都表現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這可謂“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以上是正面描寫。有沒有側面描寫呢?

生:有。

師:在哪里?

生:佚之狐的推薦、鄭伯的自責,都是側面描寫。

師:作者善于描繪戰(zhàn)爭,也善于描繪人物,在這篇課文里,作者對主人公z正面?zhèn)让娣磸兔枥L,給我們刻畫出了一位栩栩如生的“羽扇綸巾”的古代英雄。

好了,這節(jié)課的內容就到這里,下節(jié)課我們要分析課文的知識點,包括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文言特殊句式。

下課。

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熟讀、了解大意的基礎上

落實實詞、虛詞、語法等文言知識

第二課時

教師先分類總結以練習題的形式讓學生回答,留出一些句子給學生自行分析。這里僅列出知識點,僅供參考:

一、重要實詞:

1、貳

①“二”的大寫。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蹲髠鳌)

⑤再,重復!(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鄙

①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看不起,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3、許

①準許!(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例:“許之。”、“許君焦、暇……”)

③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

5、微

①細小,輕微(同現義)

②衰敗  國勢衰微。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