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課堂實錄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文言文知識點
【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文言特殊句式】。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賞析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
【教學設(shè)想】
1、自始自終以誦讀為教學手段和依據(jù),落實知識點。
2、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凡事有大局觀念,培養(yǎng)愛國情操。
【教學過程】
一、(從復習《曹劌論戰(zhàn)》引入,進一步認識《左傳》。)
師:同學們,初中時候我們認識了一個足智多謀、勇于為國家做貢獻的曹劌,大家還記得是出自那本書嗎?
生:《左傳》。
師:誰來介紹一下《左傳》?
生1: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史。
生2:《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解說《春秋》而作,故又稱作“春秋三傳”。
生3:《左傳》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初,與《國語》成書時間差不多,二書在思想傾向上與基本一致,《左傳》比《國語》有新的發(fā)展,民本思想更加鮮明。
師:《左傳》中記了眾多的歷史人物,不論其地位貴賤,職務(wù)高低,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時代社會各階級、階層的成員,有天子、諸侯、卿士、大夫,也有將相、武臣、學者,有說客、良醫(yī)、商賈、娼優(yōu),也有宰豎、役人、盜賊、俠客等。各種歷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較詳細的事跡記錄或鮮明的形象描繪。整部《左傳》,猶如一幅人物層現(xiàn)疊出的彩畫長卷,展示了風云變幻的春秋時代的社會歷史面貌。
2.讀課文
師: 下面請聽本文的錄音, 注意以下重點字的讀音。【板書】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縋(zhuī)而出
亡鄭以陪(beì)鄰 共(gōng)其乏困 闕(jué)秦
秦伯說(yuè) 逢(páng)孫
大家迅速用3分鐘時間默讀課文標出你認為需要重點掌握的句子,在后面的時間里仔細聽大家的分析討論。
師: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鄭國做了兩件對不起晉國的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jié)果是楚國大敗。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但仍未感化晉國。
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攻鄭呢?因為當時秦國也要爭奪霸權(quán),也需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guān)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擴張的欲望,于是秦晉聯(lián)合也就必然了。
二、理清文章層次
師:大家看課后練習二,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課后練習題二。我來讀第一段!纠首x課文】這一段說了什么事情?用四個字概括。誰來說?
生:秦晉圍鄭。
師:大家想一想,這一段在整篇課文之中有何作用?
生:說明當時的形勢,秦國和晉國要聯(lián)合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
師:很好。請坐。【出示圖片】大家看一看“春秋時期形勢圖”和“秦晉圍鄭形勢圖”。秦國在西北。晉國在西南,兩國合圍,鄭國危急。除此之外,在結(jié)構(gòu)上還有什么作用?
引出下文。鄭國形勢危急,要找能人救國,燭之武要出場了。
師:說得好。寥寥25字,寫出了形勢(“晉侯、秦伯圍鄭”,兩大國圍一小國——兵臨城下,形勢嚴峻);寫出圍鄭原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兩事與晉利害相關(guān),和秦利害關(guān)系不大——秦可以爭取);寫出駐軍位置(“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分兵駐扎——鄭有機會單獨與秦接觸)。
注意這一段里的文言文知識點:“以其無禮于晉”是狀語后置句,“于晉無禮”;“晉軍函陵”省略了介詞“于”,這是一個省略句;“軍”是名詞作動詞,翻譯為“駐軍”。
師:我們接著讀過下文,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筆的巧妙、行文的縝密。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二段。這一段說了什么事情?
生:【朗讀課文】這一段說的是鄭伯請燭之武出山。
師:再簡練一點,四個字。
生:請z。
師:你真的認為這篇篇課文的主人公是鄭伯嗎?
生:不是。是z。
師:那么你的概括語言中的主語怎么是鄭伯呢?應(yīng)該是誰?再想一想。
生:Z。臨危受命
師:好!本文的主人公是z,所以在概括課文內(nèi)容的時候要以作為主語。下面我們鑒賞一下兩個人物的語言。先請一位同學朗讀,注意讀出語氣。大家思考,看佚之狐的話,對刻劃燭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這位同學,請。
生:【讀】
師:朗讀不錯。注意一句話:“師必退”三個字要讀出堅定的語氣。你再試一下。
生:【讀】
師:這次讀得好。你在說一說,這段話對刻劃燭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生: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燭之武的才能。佚之狐是伯樂,z是千里馬。
說得好。“師必退”表現(xiàn)了佚之狐對燭之武的了解與信任,使讀者未見其人,先知其才,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燭之武的才能。大家再看,鄭伯說服燭之武是一蹴而就嗎?
不是。
師:當鄭伯準備使燭之武見秦君時,卻遭到拒絕,鄭伯怎么做的那?
先屈尊自責,動之以情;后以國家大義警之,曉之以理。于是,燭之武只答應(yīng)。
師:對。Z終于出山了。大家齊讀第三段也是用四個字概括內(nèi)容。
【讀課文】
誰來說?
生:秦師退兵。
師:你又忘了:主語?
生:Z退秦師。
師:怎么“退”?
生:用三寸不爛之舌打動秦伯,使秦伯退兵。
師:用四個字,主語省去不說。
生:說退秦師
師:OK!本段的重點在“說”,說辭雖僅百余字,卻委婉曲折,開闔跌蕩,步步進逼,層層深入?煞炙膶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