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閱讀世界 > 休閑閱讀 > 正文

厚黑學

作者:李宗吾 文章來源:休閑閱讀
TAG:厚黑學 中國近代經(jīng)典名著 經(jīng)典名著

做好領導的六件事 做好領導第三件事:棒與殺(3)

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在收買人心方面曾國藩有自己一套方法。他通過對當時軍中人員經(jīng)濟情況的分析,推出一套以舉薦、獎勵、重用和感情投資為主要內容的收買人心方案。當時,幕府人薪水出自軍費,標準甚低,數(shù)有定額,僅能維持全家生活。他們所以對曾國藩幕府趨之若鶩,主要是想混個一官半職。為此,曾國藩利用保舉高官來收買人心鼓勵士氣。曾國藩從軍之初,對這一點體會并不深刻,帶兵攻下武漢,“僅保三百人”,而胡林翼攻占武漢一次即保奏“三千多人”,受獎人數(shù)竟達到百分之二三十。不少人認為欲求官職投曾不如投胡,往往曾國藩挽留不住的人卻主動抽奔胡林翼門下。開始,曾國藩還以為自己德不足以服眾,后來漸漸發(fā)覺主要是保舉太少,使人感到升發(fā)無望所至。所以后來曾國藩對手下幕僚大批進行舉保,終于使手下人員各個都有官當,人人都有前途,他們后來都十分感激曾國藩的知遇之恩,曾國藩的收買人心術也使得他成為一代名臣。有許多統(tǒng)治者不明白這個道理,自以為高壓和淫威就能得到一切,實則無異于自戕。以秦始皇之殘暴,尚有荊軻的拼死一搏;隋煬帝雖然兇狠也只有暴尸荒郊,以此看來,宋太宗納呂端之言,收降叛逆的韜略,實足為統(tǒng)治者之經(jīng)驗。

  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期間,夷邦黨項首領李繼遷時常領兵侵犯邊關,此人迂頑不化,言而無信,他時而與宋構和,時而又翻臉不認賬,常使西部邊疆難有安穩(wěn)日子。宋朝廷為對付李繼遷的侵擾,可以說是用盡了辦法,最終也沒收到好的效果。

  一日,保安軍報知朝廷,抓獲了李繼遷的母親,請求發(fā)落。趙光義聞報喜出望外,欲傳旨殺掉李母,以儆效尤。

  呂端聞知此事,立即入朝稟奏道:“這樣做不是好辦法,從前楚漢之爭,項羽欲用油烹劉邦的父親,劉邦卻說:‘如果你烹了我的父親,希望也分我一杯肉湯喝’。如此看來,那些真想有一番大作為的人,是不會顧念他的親屬的。劉邦尚且如此,何況像李繼遷這樣的惡徒呢!陛下今天殺了他的母親,不敢保證明天就能捉住他本人,他必然以更瘋狂的行動來報復,這樣反而堅定了他的叛逆之心,徒惹麻煩”。

  宋太宗聞言,恍然若有所悟,忙問道:“那依你之言應如何辦才好呢?”

  呂端道:“以愚臣之見,最好將他母親安置在延州,派人好好招待她,以此為誘餌,招李繼遷前來歸順,即便他仍舊野性不改,再生事端,也使他有所忌憚,因為他母親的生死大權操縱在我們手中!

  太宗按呂端之意辦理,善待李母。幾年后,李母老死延州,宋朝人也以禮葬之。又過十多年,李繼遷也死了,他兒子繼位后深感宋朝的一番仁義之心,竟率眾向宋朝納膝稱臣。

  由此觀之,人治之術欲得天下,必得人心。人心在平常是看不見的,關鍵時刻又是一支巨大的力量。

  有勇有謀方為雄才大略

  人們都看過《水滸傳》,其中李逵就是十足的有勇無謀之人,他驍勇善戰(zhàn),可就是缺少計謀策劃,所以在人們心目中他只是一介武夫,非雄才大略者。什么才是雄才大略呢?不妨淺述清朝皇氏史。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一的王朝,滿人的當政,給中國政壇注入了新的血液,帶來了許多新的氣象。

  歷史已經(jīng)說明,游牧民族身上的外向進取因素相比于農(nóng)業(yè)民族保守封閉的特性,更能推動歷史的進步。

  而且,清朝前期的皇帝個個好學勤政,聰明能干。他們綜合滿漢文化,受到完整的漢學教育,游牧民族的身份使他們又有馬上皇帝的驍勇善戰(zhàn),可謂個個都文武雙全。

  在清朝所有的皇帝之中,康熙是最年輕有為的一位,也是最能干的一位。他八歲即位,十四歲親政,開始大展宏圖。可以說,清朝政治基礎的建立,是在康熙二十年以后的事。

  由于多爾袞和順治帝在位的時候,只是忙于確定對漢人的統(tǒng)治政策,戎馬倉皇,兵事不斷,難以做出有積極建設性的成就,直到康熙之后,才形成盛世局面。

  智除鰲拜和平定三藩之亂,最能看出少年康熙的政治智慧和眼光。

  康熙即位之初,輔政四大臣之一的鰲拜結黨專橫,權傾朝野,康熙早不滿意卻也奈何不得。在鰲拜擅自殺了四大臣中的蘇克薩哈以后,康熙才決心鏟除鰲拜。

  當時,康熙手中能夠憑借的力量不多,僅僅是經(jīng)常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康熙就讓他們在宮中學習武功,等到鰲拜上朝時,趁其不備,叫藏在后面的伙伴一起上去把鰲拜抓住,以大罪三十款處罪。朝中政治才氣象一新。

  如果說鏟除鰲拜多少還有運氣的成分,那勇于削藩則讓人感受到康熙的雄才大略。

  清朝建立以后,八旗兵主要駐守在北方及江浙、福建。兩廣和西南云貴暫讓給漢人藩王來鎮(zhèn)守。藩王在自己的轄區(qū)之內,控制著地方的行政及財政,儼然是個獨立王國。中央派駐的官員根本制衡不了。三個藩王中,又數(shù)平西王吳三桂勢力最大,其尾大不掉之勢,成了滿清統(tǒng)治的心腹大患。

  康熙二十歲時,毅然決定“撤藩”,激起三藩的叛變。吳三桂成了叛變的首領。叛軍勢力一度占據(jù)南中國及川陜部分地區(qū),形勢險惡。

  康熙坐鎮(zhèn)宮中指揮若定,雙方激戰(zhàn)長達八年,最后以康熙大獲全勝而告終。

  作為在深宮里長大的年輕皇帝,居然能把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將吳三桂擊敗,從中可以看出康熙的膽識及領導才華。

  士兵無謀有將帥率領,將帥無勇無謀又有誰來率領呢?少則幾十,多則上萬的士兵的身家性命都在你的手里,所以將帥不可無謀。今天的領導,也一理同然,無謀會給企業(yè)和職工造成重大損失,要慎之慎之。

  共患難易而共富貴者難

  縱觀中國封建歷史,君臣一起打天下時,大臣們越能干就越能得到君主的欣賞和重用,一旦天下平定后,能干的優(yōu)點就會變成獨斷專行的同義詞,就會令皇上不能容忍,如前面提到的李善長、胡惟庸就是類似的例子。特別是那些與皇上一起謀權篡位的功臣宿將,皇帝的一切機密他們都知曉,如果事成之后不及時退身歸隱,就會令皇上寢食不安。因為他們雖然是皇帝謀天下的心腹,卻也同樣是皇帝坐天下的隱患,所以必須除去方可心安。清朝雍正皇帝就是如此。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后,四皇子胤在激烈的皇位爭奪中,外面依靠川陜總督年羹堯,廷內依靠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tǒng)領在宮中侍奉康熙的隆科多,一舉奪取皇位。雍正登位以后,年羹堯和隆科多沒有及時退隱,而是在雍正不斷給他們加官晉爵聲中昏昏然,以為雍正只能依靠他們,不會加害他們。誰知,正當他們位極人臣之際,雍正一紙詔書,先將已加封為撫遠大將軍的年羹堯收入獄中,此時距雍正登基僅僅三年不到,不久又以九十二大罪賜年羹堯在獄中自盡。接著又輪到了隆科多,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隆科多以大不敬之罪五等、凡四十一款,被永遠禁錮,次年就死于禁中。雍正上臺后所以迫不及待地殺死年羹堯和隆科多,就因為他自己上臺的秘密全在他們手里,一日不除去他們,雍正心中就一日不安。如果年羹堯和隆科多能及早歸隱,雍正或許還能放他們一馬,但他們沉浸在加官晉爵的紅燈綠酒之中,有點兒忘乎所以了,結果又重蹈前人覆轍,這也是他們貪戀官爵的結果。

  明太祖朱元璋在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過程中,對某些地區(qū)的豪強地主也進行了打擊。在統(tǒng)一全國后,就賜予功臣宿將大量的土地,但這批新貴并不以此為滿足,又通過各種非法手段,兼并掠奪土地,仗著自己開國功高,驕橫放縱,多行不法。這班新地主階級就漸漸和中央皇權產(chǎn)生了矛盾。

回目錄      更多作品  購買正版圖書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415275999    責任編輯:G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