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霧霾與皇帝罪己詔》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霧霾與皇帝罪己詔》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①飽受霧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嘆:“要是在古代該多好啊!”古代沒有現(xiàn)代工業(yè),沒有汽車尾氣,環(huán)境污染沒有現(xiàn)在嚴重,但不能說古代沒有霧霾。“霾”字在甲骨文卜辭中就已出現(xiàn),《詩經(jīng)》中也有關于霾的記載,說明霾很早就有了,并非現(xiàn)在才出現(xiàn)。

②在古代,霾主要指由于刮風、雨霧和塵土飛揚造成的空氣混濁,大面積灰蒙昏暗的現(xiàn)象!稌x書?天文志》中對霾有確切解釋:“天地四方昏蒙若下

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③搜羅史料,我們發(fā)現(xiàn)古代關于霾的記載,通常并不使用“霾”一詞,而是僅描述現(xiàn)象,如《漢書》中的“蒙黃濁”“蒙,微而赤”。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記載的,比如《明憲宗實錄》記載:“自春徂夏,天氣寒慘,風霾陰翳……近一二日來,黃霧蔽日,晝夜不見星日!痹偃,《清史稿》載,康熙六十年,“會試出榜,黃霧四塞,霾沙蔽日”。

④面對嚴重的霾災,古人如何治理呢?

⑤皇帝下罪己詔算是一種“治理”之法。中國古代有“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漢代董仲舒加以理論闡述,有“災異譴告”之說,將災異的發(fā)生視為帝王治理國家失職造成的后果。一旦發(fā)生災異,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詔,對施政方針進行反省!稘h書》記載:“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風從西北起,云氣赤黃,四塞天下,終日夜下著地者黃土塵也!边@是由大風卷起塵土所形成的黃霾天氣,情形嚴重,朝野震恐,以為上天降下災異來“譴告”當政者。漢成帝看這陣勢,趕緊下罪己詔說:“朕承先帝圣緒,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陰陽錯謬,日月無光,赤黃之氣,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⑥第二個“治理”的辦法是推薦賢才,貶黜奸佞和貪腐。這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帝王檢討自己的種種失職,自然包括任用奸佞小人之誤,要認真糾錯,就要“□□□,□□□”,起用賢良方正之人,免掉不稱職的官員,處罰違法犯罪的官員,期望以此誠意打動上天!逗鬂h書?郎顗傳》載:“自從入歲,常有蒙氣,月不舒光,日不宣曜!币馑际亲孕履暌詠恚(jīng)常有灰霾,一派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世人憂忡,視為異象。名士郎顗就向皇帝舉薦賢才,理由是因為皇帝沒有選賢任能,上天為之生氣,如果“爵賢命士”,彰顯帝王仁德,天氣就會轉好,月朗星列。

⑦第三個“治理”的辦法,是要求文臣武將齋戒數(shù)日,焚香祭天,祈求神靈驅(qū)趕霾災。這大約是古人將霾視為妖孽作惡,橫空來世,人力無可抗拒,只能“求神打鬼”,通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辦法來治霾!对贰分杏涊d了一起大風霾:“風霾蔽都城數(shù)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禮部焚香祭天,祈神靈驅(qū)風霾而散!边@次風霾來勢兇猛,皇帝分明感覺這是國家朝政有不妥之處,讓上天生氣了,趕緊召集禮部官員,點上高香,對天祭拜,懇求上天息怒。

⑧第四個“治理”的辦法,就是在生產(chǎn)上作些應對。比如康熙年間發(fā)生風霾,京畿農(nóng)人“蕓鋤時,令苗稍疏”,加強通風,讓莊稼免于倒伏。

⑨在古代,霾是一種“不可抗外力”,古人并沒有______,但______是值得學習的。

(取材于2014年《南都周刊》廖保平的文章)

【鏈接材料】

霧,是指形成于地表,由大氣中懸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xiàn)象。當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達到飽和,溫度下降到水汽凝結點時,空氣里的水蒸氣就很容易凝結生成霧。

霾,也稱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混濁現(xiàn)象!冬F(xiàn)代漢語大辭典》對“霾”的解釋有兩種:一個是“空氣中因懸浮著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xiàn)象”,另一個是“亂風中降下灰塵的現(xiàn)象”。據(jù)此,“霾”可分為“霧霾”和“塵霾”(或“風霾”)兩種。霾的核心物質(zhì)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微粒,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諝庵械牧蛩、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和其他微小的塵埃能使大氣混濁,能見度惡化。當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時,人們就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tǒng)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

大氣混濁,能見度差的天氣現(xiàn)象,其成因往往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相對濕度小于80%時是霾造成的,相對濕度大于90%時是霧造成的,相對濕度介于80%—90%之間時,是霾和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因是霾。

霾的厚度可達1—3千米左右。由于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組成的霾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因而霾看起來通常呈黃色或灰紅色。

1.第③段中“自春徂夏”的“徂”意思是“____”,與《詩經(jīng)·衛(wèi)風·氓》中“______, _____”的“徂”意思相同。(3分)

2.第⑥段方格處引用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對后主劉禪的勸勉之詞,請補充完整。(2分)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推斷,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A.古代文學作品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關于霾的記載,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霾是古已有之,并不是現(xiàn)代社會才開始出現(xiàn)的。

B.從古書中對霾的解釋可以看出,古時霾持續(xù)的時間并不確定,有時持續(xù)幾天、半月甚至一個月,有時也就一會兒。

C.古代的記載中很少直接使用“霾”一詞,僅描述霾出現(xiàn)時的現(xiàn)象,間接反映出霾或許在古代出現(xiàn)得并不十分頻繁。

D.本文既引述了古代出現(xiàn)霾的情景,又介紹了古人治理霾的辦法,對我們當今治霾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4.文章介紹了古人應對霾的哪幾種辦法?請分條概括,每條不超過4字。(4分)

5.為文章最后一段橫線處補寫句子,使文意完整、貫通。(4分)

6..按照文意判斷,《清史稿》“會試出榜,黃霧四塞,霾沙蔽日”中的“霾”屬于哪種霾?(2分)

7.根據(jù)文章有關內(nèi)容(含鏈接材料),比較古代與現(xiàn)代的霾的異同。(4分)

參考答案:

1.往(或“到”)      自我徂爾      三歲食貧

2.親賢臣      遠小人

3.D(“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理解不當。)

4.①皇帝罪己。②舉賢貶奸。③齋戒祭天(或“祈神”)。④生產(chǎn)應對。

5.有效的治霾辦法      其敬天畏命的精神

6.塵霾(或“風霾”)

7.相同:①都是由懸浮顆粒導致大氣混濁、能見度差的現(xiàn)象。②顏色為黃色或灰紅色。相異:①主要成分不同:古代的霾中主要是塵土,現(xiàn)代的霾中多了化學成分。②出現(xiàn)頻率不同:現(xiàn)代的霾比古代的霾出現(xiàn)得頻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