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網絡暴力》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網絡暴力》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網絡暴力是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侵害他人生命權、身體權的新型的暴力行為。就形態(tài)而言,它多局限于輿論范圍,主要以言語攻擊、形象惡搞、隱私披露等形式呈現,并具有以下特征:(1)主體的不確定性;诰W絡的開放性、匿名性,網絡空間往往聚集著非組織化、陌生化的群體,因此,在多主體參與的網絡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難確定具體行為主體。(2)過程的易操作性。隨著“復制”、“粘貼”等網絡信息編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任何掌握網絡技術的行為主體都可以通過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數字化形式實施網絡暴力。(3)后果的實在性和難控性。網絡暴力以當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益為行為客體,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導致非虛擬性的后果。同時,由于網絡的交互性和即時性等特點,網絡信息傳播極具流動性、擴散性,其影響范圍一般難以被人們所掌控。

網絡暴力的產生,根源于多種風險的交疊和共振。一方面,在互聯(lián)網上,既有基于職業(yè)、籍貫等聯(lián)系紐帶而形成的地緣、業(yè)緣群體,更有基于生活娛樂、資源共享等個體偏好而形成的趣緣群體。他們借助網絡交互空間(QQ、Blog等),可以隨性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猶如置身于一個個眾聲喧囂的“網絡廣場”。同時,互聯(lián)網本身繁雜難辨的海量信息強化了網絡受眾的風險感知度,加之信息內容的易編輯性以及信息散播的可操控性,網絡信息質量往往參差不齊、真?zhèn)坞y辨。

另一方面,當下中國網絡暴力的頻發(fā),其背后大都潛藏著“仇富”、“仇官”的社會心態(tài)。經濟社會“重效率而輕公平”的脫序式發(fā)展,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加劇了社會認同的分化。致使社會情緒不斷郁積并涌向網絡空間。再加上商業(yè)化運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數量龐大的“網絡推手”,他們以廣告收入為經濟來源,以“點擊為王”作營銷規(guī)則,通過制造噱頭、吸引眼球、積聚聲勢等進行輿論操控。對他們而言,“網絡暴力”往往就是“網絡暴利”。

另外,網民群體突出表現出年輕化的特點。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會辨認和自我控制能力較低,而且,傳統(tǒng)中國是個倫理本位的社會,對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據社會輿論的制高點;而在青年網民身上,則體現為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俠義情結,他們以“道德審判”為武器,以伸張正義為目標,渴望獲得充滿認同的“網絡回音”,又常常游走在暴力與正義之間。一旦嫉妒、怨恨與公憤等在網絡上無序宣泄,網絡空間就處于“多數人的暴政”之下。

應對網絡暴力,釜底抽薪之策便是通過減少風險交疊頻率,以散化風險。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以技術創(chuàng)新規(guī)避網絡技術風險仍不失為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社會轉型風險是網絡暴力產生的現實根源,我們應建立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網民自主參與的多元化治理結構加以應對。

(節(jié)選自《浙江學刊》2011年第6期,有刪改)

6.下列關于“網絡暴力”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由于網絡空間具有開放性、匿名性等特點,因此,網絡暴力事件目前還無法確定具體的行為主體。

B.隨著網絡信息編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暴力成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數字化形式實施的行為。

C.網絡暴力以當事人的人格權益為行為客體,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帶來實質性損害。

D.網絡暴力的行為主體一般難以被人們所掌控,這是由網絡交往的交互性和即時性等特點決定的。

7.下列對網絡暴力產生根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放的網絡交互空間,猶如眾聲喧囂的“網絡廣場”,由網絡技術本身所帶來的風險特性成為催生網絡暴力的技術根源。

B.“仇富”、“仇官”的社會心態(tài)使社會情緒不斷郁積,加劇了社會認同的分化,成為網絡暴力現象在中國頻發(fā)的現實動因。

C.大量的“網絡推手”為獲取更多的廣告收入,通過制造噱頭、吸引眼球、積聚聲勢等進行輿論操控,成為網絡暴力的助燃劑。

D.網民群體年輕化的特點和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俠義情結。使他們常常游走在暴力與正義之間,是催生網絡暴力的重要因素。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在互聯(lián)網上,基于多種聯(lián)系紐帶或個體偏好而形成的地緣、業(yè)緣群體和趣緣群體往往都具有非組織化和陌生化的特點。

B.面對質量參差不齊、真?zhèn)坞y辨的網絡信息,年輕化的網民群體很可能成為信息風險的接受者,同時也可能成為信息風險的傳播者。

C.網絡空間的言語攻擊、形象惡搞、隱私披露等都屬于輿論范圍,不會直接對他人的生命權、身體權構成侵害。

D.建立以政府部門為主導、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網民自主參與的多元化治理結構,是規(guī)避網絡技術風險,應對網絡暴力現象的必然選擇。

參考答案:

6.C(A項,不是“無法確定”,而是“一般很難確定”。B項,不是“任何人”,而是“任何掌握網絡技術的人”。  D項,“一般難以被人們所掌控”的不是“行為主體”,而是傳播極具流…請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九頁)…會情緒不斷郁積。)

8.D(規(guī)避網絡技術風險主要靠的應該是“技術創(chuàng)新”。)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