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西歐社會開始從口述社會向讀寫社會轉變》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西歐社會開始從口述社會向讀寫社會轉變》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⑴英國歷史學家彼得?伯克在《什么是文化史》一書中說,西方近代的閱讀方式可能有三個轉變,其過程極其緩慢,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西歐社會開始從口述社會向讀寫社會轉變。

⑵這一轉變從中世紀開始,首先出現在社會上層的貴族和神職人員;9世紀時,開始有了對在修道院繕寫房工作的抄寫員要默讀的規(guī)定。在這之前,他們在抄寫文本時,【甲】是以口述或是朗讀的方式來進行。15世紀,隨著古登堡印刷術的推廣,口述傳統(tǒng)凋零,不過音讀沒有消失,【乙】再也不是主流而已。

⑶在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400年后,1450年左右,德國工匠古登堡的金屬活字印刷術在美因茨問世,羊皮紙時代宣告結束,紙張時代從此來臨。自此書籍的材質、內容、語言以及閱讀的方式都開始悄然變化。伴隨印刷文化,眼睛加快了速度,聲音被迫沉默。美國有學者認為印刷廠成為將西方引入現代的關鍵角色之一,這場印刷革命把西歐社會從口述社會帶進了書面社會,人們開始更加習慣默讀。

⑷古登堡印刷術問世后,最明顯的變化是書籍增多,1450年到1500年間,大約有2.7萬余部作品印刷刊行。到1500年,歐洲已經有250多個印刷中心。威尼斯的阿杜斯公司開創(chuàng)了口袋書的先河,讓書籍的價格降低,現代書籍就是直接由其演化而來。普通讀者能夠接觸到的書籍越來越多。15世紀末,書面文字以近千年來從未有過的方式豐富充實了歐洲社會。

⑸伴隨著書籍的極大豐富,識字率也在上升,從16世紀起,歐洲,特別是西歐國家積累的財富日益增多,越來越推動社會教育的發(fā)展。英國在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時期前所未有地富強,各種學校紛紛涌現,文化得到普及。1642年,英國城鎮(zhèn)約有60%的人會寫自己的名字(鄉(xiāng)村只有38%)。據估計,有3/4的牧羊人、漁民、建筑工人、小農,2/3的鄉(xiāng)村店主和手工業(yè)者,以及一半紡織服裝貿易商都可以進行少量閱讀,但不會寫字。

⑹地方印刷商為贏得更多讀者,不斷出版廉價的盜版書籍。盜版書為那些買不起書的人提供了機會,閱讀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暢銷書行業(yè)由此誕生,不過當時最流行的依然是宗教作品,其地位堪與20世紀的恐怖小說或愛情小說相媲美。

⑺16、17世紀,人們開始閱讀世界上最早的報紙,當時報道時事新聞的印刷品花樣繁多,最流行的是提供省內、國內以及歐洲新聞梗概的單頁簡報。同一時期,歐洲開始出現第一批學術期刊。書販們駕著馬車挨家挨戶叫賣。創(chuàng)作于1611年的莎士比亞的《冬天的故事》里就有一個叫賣書的小販。在那個時代,書籍隨處可見,價格便宜、大小適中、攜帶方便,閱讀成了稀松平常的事,連小孩都開始閱讀報紙、傳單、小說,甚至是游記歷險故事。主婦們則沉迷于浪漫愛情故事。17世紀的肖像向我們展示了那些獨處在精致的居室內、聚精會神讀書的荷蘭婦女。' 

⑻從這一時期開始,西歐讀者的閱讀方式由精讀轉變?yōu)榉鹤x,閱讀的目的變?yōu)閺V泛涉獵某個甚至多個題目。

⑼除了印刷術和教育的普及,從朗讀到默讀的革命還關系到宗教革命。有歐洲學者認為,默讀首先興起于基督教人士間,7世紀至11世紀在不列顛群島,隨后在歐洲大陸的修道院抄寫室傳開。

⑽借著默讀,讀者終于能夠與書本及文字間建立一種不受拘束的關系,讀者可以從容地檢視它們,從中汲取新觀念。

⑾從中世紀后期開始,有些普通讀者也開始默讀,識文斷字的普通男女都得以將自己與上帝的對話“內化并且個性化”。這種做法到了15世紀更加明顯,一些教條主義者對這種新風潮開始警惕起來,他們認為,默讀讓人可以做白日夢,導致怠惰。和馬丁?路德同時代的羅馬某神學家就主張說,教會的建立所根據的書本需要維持神秘,只有透過教宗的權威與權力才可加以詮釋。與此相反,路德宗教徒則宣稱人有權利來替自己解讀上帝的話,無需見證人或中介者。

⑿16世紀時,在個人閱讀中感受上帝對自己的賜福,被看作是值得效仿的神圣范例,在歐洲社會得到普遍認可,被動聽讀日漸消亡。隨著讀寫的普及,普通民眾不再需要教會的干預,而是通過個人默讀與神靈單獨對話。

⒀到了19世紀,個人主義閱讀的捍衛(wèi)者愛默生開列了一份個人圣書目錄,并且他充分利用了默讀技藝。他堅持認為“閱讀乃屬個人、孤獨的行為”,“所有這些書籍都是宇宙意識的莊嚴表達,……它們是用來私下閱讀的,是要放在曲攏的膝蓋上閱讀的。我們不能用嘴唇與舌尖來與其溝通,而必須發(fā)自泛紅的臉頰與悸動的心。”

⒁默讀使讀者與書籍之間建立了更自由、更親密的內在關系,就此,口述傳統(tǒng)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化石”淡出歷史舞臺。人人都可以在私下、靜謐的環(huán)境里專注地享受開卷之樂。

1.根據上下文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⑵段甲、乙處的一組詞語是( 。。(2分)

A.大多  恐怕       B.通常  只不過     

C.必定  只不過     D.通常  恐怕 

2.第⑶段中的畫線句“聲音被迫沉默”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作者認為西方印刷術問世后,帶來了哪些主要變化?(3分)

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彼得?伯克認為,在西歐社會中,從口述社會向讀寫社會轉變的過程極其緩慢。

B.故事、肖像畫等有形載體能幫助作者從中發(fā)現證據以研究閱讀的歷史變遷情況。

C.宗教作品是15至16世紀歐洲最流行的暢銷書,說明當時教會的影響力非常大。

D.用“社會化石”比喻口述傳統(tǒng),說明19世紀書籍閱讀已經徹底取代口述或朗讀。

5.簡要概括默讀的好處。(3分)  

6.愛默生認為“閱讀乃屬個人、孤獨的行為”, 說說你對這個觀點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1.(2分)B

2.(2分)口述傳…請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七頁)…私密更專注地享受閱讀的快樂。

6.(4分)(觀點1分;分析3分。)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