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印行《約翰·克利斯朵夫》這個定本①的時候,決定采取另外一種分冊的方法。以前單行的十卷,實際是歸納為三大部分的:
--------
①《約翰·克利斯朵夫》最初陸續(xù)于《半月刊》上發(fā)表,以后又出十卷本的單行本,又合成三冊本與五冊本的兩種版本。此四冊本的版本,作者稱之為定本(édition définitive)。
一、約翰·克利斯朵夫:1.黎明;2.清晨;3.少年;4.反抗。
二、約翰·克利斯朵夫在巴黎:1.節(jié)場;2.安多納德;3.戶內(nèi)。
三、旅程的終途:1.女朋友們;2.燃燒的荊棘;3.復旦。
現(xiàn)在我們不以故事為程序而以感情為程序,不以邏輯的、外在的因素為先后,而以藝術的、內(nèi)在的因素為先后,以氣氛與調(diào)性(tonalité)來做結(jié)合作品的原則。
這樣,整個作品就改分為四冊,相當于交響曲的四個樂章:
第一冊包括克利斯朵夫少年時代的生活(黎明,清晨,少年),描寫他的感官與感情的覺醒,在家庭與故鄉(xiāng)那個小天地中的生活,——直到經(jīng)過一個考驗為止,在那個考驗中他受了重大的創(chuàng)傷,可是對自己的使命突然得到了啟示,知道英勇的受難與戰(zhàn)斗便是他的命運。
第二冊(反抗,節(jié)場)所寫的,是克利斯朵夫象年輕的西格弗里德①一樣,天真,專橫,過激,橫沖直撞的去征討當時的社會的與藝術的謊言,揮舞著堂·吉訶德式的長矛,去攻擊騾夫,小吏,磨坊的風輪,和德法兩國的節(jié)場。這些都可以歸在反抗這個總題目之下。
--------
①西格弗里德瓦格納歌劇中的主人公,為瓦格納創(chuàng)造的理想人物,為舊時代(瓦格納說是黃金統(tǒng)治的時代,即資本主義時代)崩潰后的新人物。羅曼·羅蘭創(chuàng)造的克利斯朵夫亦是一種理想的未來世界的人物,但他的活動是在藝術方面。
第三冊(安多納德,戶內(nèi),女朋友們)和上一冊的熱情與憎恨成為對比,是一片溫和恬靜的氣氛,詠嘆友誼與純潔的愛情的悲歌。
第四冊(燃燒的荊棘,復旦)寫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難關,是“懷疑"與破壞性極強的"情欲"的狂飚,是內(nèi)心的疾風暴雨,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毀了,但結(jié)果仍趨于清明高遠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在《半月刊》上初發(fā)表的時候(1904年2月—1912年10月),每卷卷尾都附有兩句拉丁文銘文,那是刻在哥特式大教堂的正堂門口圣·克利斯朵夫像的座下的:
當你見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
是你將死而不死于惡死之日。
作者借用這兩句,表示他私心愿望約翰·克利斯朵夫?qū)τ谧x者所發(fā)生的作用,能夠和對于作者發(fā)生的作用一樣,就是說,在人生的考驗中成為一個良伴和向?qū)А?
考驗是大家都經(jīng)歷到了;而從世界各地來的回響,證明作者的愿望并沒有成為虛幻。他今日特意重申這個愿望。在此大難未已的混亂時代,但愿克利斯朵夫成為一個堅強而忠實的朋友,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與愛的歡樂,使大家能不顧一切的去生活,去愛!
羅曼·羅蘭
一九二一年一月一日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