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馬說》教學設計

[移動版] 鐘麗
作者先從千里馬的食量說起“一食或盡粟一石”,這是夸張的說法,但這正突出千里馬的食量大大超過普通馬,而這一點決非是那些“食馬者”所能知道的,他們只是按照普通馬的食量來喂養(yǎng)它,所以千里馬“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作者最后發(fā)出“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對“食馬者”的無知的憤怒譴責的感情發(fā)展到高潮。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女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同學提出疑問,其它同學幫助解決。

(2)點明幾個重要的字詞的解釋:策、道、材、通、臨、其、邪

(4)請同學翻譯這一自然段

(5)思考鞏固:

①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②哪句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的身份嘆息的?

③文中哪句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6)概括段意:對執(zhí)策者的“不知馬”進行辛辣的嘲諷。

(7)小結: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畫執(zhí)策者的形象,把“真無馬”與“真

不知馬”對照起來,生動地提示了執(zhí)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后又以“其真不知馬也”結住全文,更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5、歸納一詞多義及通假字現(xiàn)象(屏幕顯示)

(五)推究文理。

1、齊讀課文

2、理解文章結構:本文雖短,結構卻十分精巧。

作者先從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然后筆鋒一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系是如此密切,而伯樂卻不常有,千里馬被終身埋沒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

接下去,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現(xiàn)的原因,對無知的“食馬者”發(fā)出強烈的譴責,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最后又對食馬者的無知進行痛斥,歸結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屏幕顯示版書)

3、理解文章的深層寓意

提問: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明確:不是,“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慧眼識才者;“食馬者”比喻愚妄無知的統(tǒng)治者。文章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的現(xiàn)象,表達作者強烈的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屏幕顯示版書)

(六)品味意境

1、文章連用了十一個“不”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和譴責。

2、第一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結,這三個“也”字所表達的語氣是否相同?

明確:第一個“也”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第二個“也”表達了作者的憤怒譴責;第三個“也”是對“食馬者”的深刻諷刺。

(七)擴展延伸

有人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觀念是片面的,不能把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希望寄托在伯樂身上。伯樂難道就一定是公正、無私的嗎?如果你是千里馬,你會怎么做?(同學們自由討論、發(fā)言)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學習了本篇課文,請你給韓愈寫一封信,談談你學完本文的感受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