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 教學反思
在“信息技術于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學科的課程價值如何體現(xiàn)?就我執(zhí)教的《太陽》一課來說,教學目標的定位兼顧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信息技術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三大方面,而在教學過程中,我既注重對學生查閱網頁資料的路徑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網上瀏覽技能,也注重借助豐富多采的網頁資料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同時更是把培養(yǎng)學生仔細傾聽、大膽地質疑、清楚明白地表達、禮貌友好地交流、富有感情地朗讀等語文素養(yǎng)擺在了首要位置,但是,在評課過程中,仍有老師提出:短短的一節(jié)課中,學生既要學習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又要查閱諸多的網頁資料,這樣的課,較之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似乎語文的味兒淡了,學生對課文知識的把握,對作者寫作方法的認識未必有傳統(tǒng)課深刻。我想,這一定代表了相當一部分老師的疑惑。毋容置疑,通過網絡環(huán)境下《太陽》一課的學習,學生知識能力方面的收獲一定比傳統(tǒng)課堂來得多,來得廣,但未必見得專、見得深。是呀,在“信息技術于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學科本身的課程價值如何體現(xiàn)學科價值的成分在一堂課中該占幾分幾厘,才算恰到好處,這沒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標準,那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如何在課堂上達到最優(yōu)化的整合,確實是我們需要不懈探討、不懈實踐的一大問題。
太陽 教學反思
廣大教師合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急待提高。要能夠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我們的各科教學,教師首先得具備過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我本人對計算機操作只是略懂皮毛,所以,我執(zhí)教的《太陽》一課的網頁課件是由學校的電教老師幫助制作的。在制作過程中,要將自己的設計意圖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常常是邊講述邊比畫才能讓制作者明白自己的意思,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制作出來也還會不盡人意。如此反復修改,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當時,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要是自己能獨立完成這些復雜的網頁課件,那該多好。另外,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不熟練也不可避免地給網絡課的教學帶來了限制。例如,在本課教學中,我原來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利用留言板功能相互交流信息,但由于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無法達到這一要求而只好放棄。我想,要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以廣泛地應用,就要通過各種途徑對教師和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加以培訓,提高廣大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太陽 教學反思
要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要使網絡課能夠在各學科教學中普及開來,建立系統(tǒng)的豐富的資料庫極為重要。雖說現(xiàn)代網絡幾乎為人們提供了應有盡有的信息,但真正要在短時間內從網上收集到與課文相關的資料還是十分困難的。我為制作《太陽》一課的網頁、課件,光花在收集資料上的時間就近一個月。有時,從網上下載的資料說明過于成人化,那就還得經過加工和整理,使其成為淺顯易懂、富有童趣、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內容。我想,如果每上一節(jié)網絡課都得花上這么多時間和精力,那么,大多數(shù)的教學者都將會對此望而卻步。我們學校領導也正是從這一點上受到觸動,從本學期開始,除要求教師做好傳統(tǒng)的業(yè)務摘抄外,還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學校現(xiàn)有的寬帶網設備,每月從網上下載一定數(shù)量的與本學科有關的素材,以逐步建立起學校的小型資料庫。如果上至領導、下至教師都能齊心協(xié)力,致力于教學資料庫的創(chuàng)建,那么,網絡課將不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
太陽 教學反思
什么樣的課適合上網絡課?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有著它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并非所有的課都有必要借助網絡來上課,也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教學。如我所執(zhí)教的《太陽》,就有其獨特性,這是一篇科普性說明文,其中涉及眾多的有關太陽的科學知識,而我們制作的豐富的網頁課件就對課文內容作了生動詳盡的補充說明,為學生自主開放式的學習提供了條件。這些,都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無法達到的,但是,對于語文教學中其它一些寫景、抒情、記事類的文章,諸如《桂林山水》、《狼牙山五壯士》等課文,也許并不一定要借助網絡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能效果也不遜色。由此,我想,網絡課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普及,但應用得恰到好處,而非多多益善,不能為趕時流、求轟動而刻意去上網絡課。
太陽 教學反思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了解用數(shù)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并能運用到寫作中。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對太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時,我能基本做到教學條理清楚、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盡力突破教學難點。我比較注意讓學生深入文本,來感受作者是如何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表現(xiàn)太陽的特點的。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和文本接觸。同時我也注意在朗讀中體會、感悟。
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了解各種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在講授說明方法時,從最簡單的“列數(shù)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來。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由于事先對說明方法的說明力度不夠,所以學生出現(xiàn)了“打比方”和“作比較”混淆的情況。所以怎樣讓小學生比較清楚地區(qū)分這些說明方法是一個難點,可能還需要老師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跟孩子們滲透。所以我覺得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將接受式學習和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時,要給孩子適當?shù)狞c撥或示范,讓他們有較明確學習方向,從而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