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挑”字理解
《夜書所見》中“知有兒童挑促織”的“挑”應讀三聲。但是,這個“挑”為什么書上解釋是“捉”,而另外的版本解釋是“撥動”,到底哪種解釋更妥當呢?
查找資料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挑”字的古今含義變化不大。
從《現(xiàn)代漢語詞典》查該字,念上聲的解釋為“挑動”、“撥動”。
選擇這個解釋,該字正好反映出兒童玩賞促織(蟋蟀)的愜意,因此,似乎解釋為“撥動”是正確的。
但是,結合句子再聯(lián)系詩境來考慮,在“蕭蕭梧葉送寒聲”中,在“秋風”吹拂的寒夜,即使有“一燈明”相照,兒童要“玩”促織也是不太合情理的。
細細想來,孩子是想在夜里得到促織,而不是想在秋夜的燈下玩促織。孩子們明白,白天是很難捉到促織的,只有在夜晚才還容易捉到。因此,教材注釋為“捉”是恰當?shù)摹6粦摾斫鉃楹⒆釉趽軇又巴妗薄?
為什么詩人用“挑”而不用“捉”呢?促織是住在地表以下的,兒童要捉到它,就需要用木棍等器物去翻動泥土才能找到,“挑”這樣的動作恰好說明兒童在用木棍等“挑動”泥土。一個“挑”字,準確地表現(xiàn)了兒童翻動泥土尋找促織的可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