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盜(余新鋒)
滿目蘆花,天高地闊。乘舟在清粼粼的古河道中,士子李涉油然而生詩情。
這是中華歷史上一個美麗的秋天,年輕的江南才俊李涉由揚州赴長安趕考。
船到途中遇到大風,李涉剛讓船家把船泊在江邊,便見一條小船飛也似的向他這邊靠近,船上十來個人正大聲吆喝:“留下買路錢!”
李涉打個寒噤:“我命休矣!”連忙道:“我一介書生,并無金銀財寶,大王莫傷我們性命!”
為首的虬髯漢子笑道:“我何曾要你性命?借幾兩銀子度日罷了!
李涉道:“小生李涉,是進京趕考的揚州士子,身上只帶些許盤纏,大王若要,拿去便是了。”
“李涉?”那虬髯漢子道,“莫不是那善詠梅花,人稱‘李梅花’的揚州才子李涉?”
李涉慌忙道:“小生正是李涉……李梅花。”
那漢子喜道:“早聞先生詩名!我也是愛詩之人,只因官稅繁重,官府盤剝,無奈做了強人……先生既是當今詩壇才俊,請題一詩,權(quán)且當作買路錢吧!
李涉大喜:“只要不傷我們性命,隨便怎樣都行!
虬髯漢子道:“只請先生題詩!”
李涉喏喏。當下遙望天邊,便口占一詩:“兩年為客悲秋涼,千里孤舟濟水旁。忽見黃花倍惆悵,故園明日又重陽!
“好詩!”虬髯漢子復誦三遍,嘆道,“明日便是重陽,我該回去與老父一起插茱萸了!多謝贈詩,就此別過!”說罷掉棹而去。
李涉長出一口氣:“好險!”正要回艙,忽見那漢子又駕著小船飛速折回,不禁魂飛魄散。
“先生勿驚,我只想跟先生說一句話!彬镑诐h子道,“李先生此番進京,定能金榜題名,他日為官,還望勿忘天下黎民蒼生!”
李涉正不知如何作答,只聽他一聲唿哨,船在江中飛也似的去遠了……
李涉入京后,抖擻精神,果然高中進士。十多年苦心經(jīng)營,宦海沉浮,終于官至司刑少卿。也就在那一年,衣錦還鄉(xiāng)的李涉又經(jīng)水路回揚州省親。
船經(jīng)濟水,在一條三汊水道,忽聽一聲唿哨,四周鉆出數(shù)條小船,一條虬髯漢子喝道:“留下買路錢來!”
李涉定睛一看,喝道:“休要胡來!還認得本官嗎?”
那漢子定睛瞧了半天:“莫非是揚州李涉……李梅花?”
李涉拈須而答:“本官正是司刑少卿李涉!
虬髯漢子高聲說道:“李先生果然高中,仕途得意!不知先生都為天下蒼生黎民做了哪些事?”
李涉張張嘴,不知如何作答。
虬髯漢子笑道:“既然跟大人如此有緣,此番還是請大人題詩一首做買路錢,如何?”
“大膽!”李涉怒道,復一想,又強笑道,“草莽之徒也配談詩!”吩咐隨從:“把昨日寫好的一詩拿出來!”
幾個隨從依言抽出箱子里一條白絹,只見上面寫道:“及第全用十政官,金湯鍍了出長安。船頭漸入揚州廊,為報時人洗眼看!”
虬髯漢子道:“李大人可否把此詩送給小人?”
李涉說:“既如此,送與你吧!”
那虬髯漢子接過詩絹,突然往江中一丟!
李涉大愕間,那漢子道:“揚州李梅花變成了只懂衣錦還鄉(xiāng)抖威風的粗俗之徒,全然沒了梅花的氣度。他的詩嘛,當然也只配投到江中付與秋水了!李大人,小人不才,也送你一首詩做回揚州的盤纏吧!”
在一幫水寇的哈哈大笑聲中,虬髯漢子高聲道:“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十載長安方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吟罷,虬髯漢子唱起了櫓歌號子,船似飛矢,在蘆葦中轉(zhuǎn)眼就沒了蹤影……
5.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虬髯漢子人在江湖,卻能心憂天下蒼生黎民;李涉居廟堂之高,卻只懂衣錦還鄉(xiāng)抖威風:從而批判了社會的黑暗。
B.上京趕考的李涉初次遇上虬髯漢子的慌忙與第二次遇上虬髯漢子時拈須而答,可以看出十多年的宦海沉浮,讓李涉變得成熟與鎮(zhèn)定。
C.本文最后一段寫虬髯漢子將李涉的詩絹往江中一丟,然后哈哈大笑,邊歌邊櫓,消失在蘆葦之中,既是表現(xiàn)虬髯漢子對李涉的諷刺,也是對自己把希望寄托于李涉這類人身上的否定。
D.本文兩次寫到李涉寫詩,既在情節(jié)上做了呼應,又表現(xiàn)了人物思想上的變化,說明李涉詩藝高超,并升華了文章的主旨。
E.本文借助于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江南水鄉(xiāng)美麗的景色,既交代故事的背景,也烘托了虬髯漢子“雅盜”的形象。
6.李涉長出一口氣:“好險!”正要回艙,忽見那漢子又駕著小船飛速折回,不禁魂飛魄散!
“先生勿驚,我只想跟先生說一句話。”虬髯漢子道,“李先生此番進京,定能金榜題名,他日為官,還望勿忘天下黎民蒼生!”
請說說這兩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據(jù)文本,結(jié)合時代、生活,探究李涉由“李梅花變成了只懂衣錦還鄉(xiāng)抖威風的粗俗之徒”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5.B.D.(B.“李涉變得成熟與鎮(zhèn)定”說法不當,李涉是變得抖威風的粗俗之徒;D.第二次不能說明他詩歌水平高超,而且“升華了文章的主旨”說法不對,并沒有升華了文章的主旨。)
6.在情節(jié)上起伏跌宕,張馳有度(1分),又為下文的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做了鋪墊(1分);在內(nèi)容上,與下文李涉高中進士,居廟堂之高,卻只懂衣錦還鄉(xiāng)抖威風……查看本文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