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華語網(wǎng) > 現(xiàn)代文閱讀 > 閱讀世界 > 課外閱讀 > 正文

市場需要寂寞思維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不詳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市場需要寂寞思維

行情不低迷不成底部(筑底階段應該是最低迷的),不顛沸不成為頭部是市場的一大定律。低迷即市場存在較普遍的看空情緒而不愿介入,一般是人氣淡散,交易動量極度萎縮;顛沸則是人氣極旺,普遍看好則介入,隨之就是天量見天價?梢娦星榈牡着c頂往往與投資人的意愿相背離。

雖然市場多與空永遠是對峙的,并且在理論上構成力量上的均衡(有拋盤必有接盤),但若在其中扣除交易成本,加上主力的壟斷操縱、內(nèi)幕交易等非規(guī)范行為,則市場中永遠是虧損者要遠遠大于獲利者,換言之市場永遠只有少數(shù)投資者能賺錢,這也提示市場的正確思維永遠在少數(shù)人一邊。反之如果市場真理在大多數(shù)人一邊,大多數(shù)投資人都能獲利,那么最后誰給他們“結(jié)帳買單”呢?

從市場的客觀狀況來說,大資金無論在信息上的先知先覺、研究的力度與深度,還是對行情的影響力等方面,較普通投資者都要遠勝幾籌,也就是說在市場投資層次中,主力對行情的把握是主動的,而普通投資者則是被動的;對行情的演變大資金具有先知優(yōu)勢,普通投資者則只有盲從的劣勢。而在投資量化上,卻是普通投資者群體要遠勝于大資金群體,這也鮮明勾勒出了行情運作優(yōu)勢與正確思維在少數(shù)者一邊的市場現(xiàn)實。

如果做一個小小的實驗:100個不同的投資者對行情趨勢的看法,可能有20種不同的觀點,在行情沒有演變之前,誰的看法是正確的呢,肯定是一個未知數(shù)。同時有一點也是肯定的,即多數(shù)人隨同的看法,在行情演變后往往被證明是錯的。

以上可見,普通投資者雖然不具備洞察行情的先天優(yōu)勢,但卻需要不隨大流的寂寞思維,這種寂寞思維在大勢極度低迷和極度顛沸時尤其重要。今年五月中旬大盤在搖搖欲墜,市場普遍看穿1000點大關之時,卻產(chǎn)生了一個歷史性的重要底部;97年5月7日滬市有46只個股漲停、深市有72只個股漲停板之際卻產(chǎn)生了重要的頭部;神光公司在98年底展望99年行情之時,預測鋼鐵板塊將是99年行情的重頭戲,99年初鋼鐵板塊在市場普遍淡忘和遺棄的氛圍中全面啟動等,都是寂寞思維的重要體現(xiàn)。

熊市中套得住;牛市中拿不住

現(xiàn)象一:大盤98年從1422點跌到1100點,投資者倉位中的四川長虹從40元套到15元的筆筆皆是;而99年行情從1047點漲到1756點,投資者倉位中個股累積漲幅能達到10元、20元以上的卻絕無僅有。

現(xiàn)象二:大部分投資者如果倉位被套,就能心安理得地一路持有,存在總有一天能解套的理想;而一旦所持有的個股出現(xiàn)一定的漲幅,卻是寢食難安,生怕到手的利潤失之交臂。

以上現(xiàn)象的綜合,在股市中是屬于虧得起盈不起的股民類群。在股市運作中屬于最為被動、最為盲從、依賴性最強的一類。在實際狀況中的倉位往往是大部分時間在受套,難以有效地獲得資本的增值。

那么如何去改變這種現(xiàn)實中操作上的錯誤思維呢,在這里首先給大家講述一個故事;一次筆者參加某沙龍,剛上講臺,下面眾聽客群起騷動:“老師”快救救我們吧,我們?nèi)被深套。筆者言:我知道你們被套的原因;一個股民拿一筆錢去買股票,先買了兩個(或幾個)股票,后來把獲利的股票都拋了,虧損股票的繼續(xù)持有來等待解套;拋出股票所得的錢又去買了兩個(或幾個)股票,把獲利的拋了,虧損的依然持有等待解套。此循環(huán)直至全倉都是被套的股票,結(jié)果在仍等待解套的思維中使倉位全部被捆死。眾聽客發(fā)出會意的笑聲,突然有一聽客提問:按你所講我們把受套的全拋出,獲利的都繼續(xù)持有,那我們持有到什么時候拋呢?筆者言:買漲拋跌是市場永遠的原則。什么時候要拋,什么時候該買,什么股票要拋,什么股票該留,這些都是一個技巧性的問題。眾聽客皆悟。

做股票不具備相應的技巧,難以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

做股票沒有切合自身的理念和操作原則,就不能進退從容,就不能入市做股票!

理解了上述原理,建立切合自身的運作理念,也就找到了解決套得住、拿不住的方法。希望投資者對上述市場原理也能有所感悟。

博覽“股評”群書 買賣缺乏主見

許多投資者都希望或者通過媒體的公開股評來獲取市場信息和買賣觀點。應該說這種愿望和出發(fā)點都是好的,借“腦”發(fā)展的方法是無可非議的,也應該值得鼓勵的。但萬事都有一個“度”。現(xiàn)在信息媒體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fā)展著,有償?shù)摹⒚赓M的信息多渠道、全方位地供投資者自由選擇。對同一段行情,有時100家股評能產(chǎn)生50個以上觀點,令投資者無所適從。有時觀點又達到空前地一致,使投資者盲目的追從。

相對于市場大戶,普通投資者原本就處于被動的地位;如果完全依賴于公開股評的操作,無疑更處于被動之境地。不知投資者注意過沒有:上證報搞的分析師指數(shù),連其自己都承認是一個反向指標。因為只要上市公司的分紅總量不超過市場的交易成本,股市是少數(shù)人賺、多數(shù)人虧的市場,所以投資者觀點趨向一致,出現(xiàn)盲從的時候可能就是行情轉(zhuǎn)折的時機。所以我們在前一期股民學校專欄中強調(diào)市場需要寂寞思維。有一點是肯定的,在目前市場中沒有自己獨特思路的投資者是很難賺錢的。

在滬市96年牛市行情中,曾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某大醫(yī)院的一個工會干部相當能干,人緣也好,社會活動能力極強,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認識了上海43個“股評家”。95年底退休有了充裕的時間,醫(yī)院即利用其社會關系廣的優(yōu)勢集資給他去炒股,上至專家教授,下至護理員工共集資120萬元,自95年12月始開戶運作。即日起該干部每天晚上要打43個電話,問甲“股評家”什么股票可以買,甲點一股他第二天即買入;第二天拿這個股票去問乙“股評家”可好,乙“股評家”言該股不行,應該割掉,不如買另外一個股票,隔日該干部言聽計從,再隔日又找丙“股評家”。。。。。。。一年之內(nèi)在43個“股評家”里繞了無數(shù)圈,帳面市值也在牛市行情中從120萬“萎縮”到10萬元(95、96年有T+0加透支)。

從上面的例子可見,對于現(xiàn)在更為泛泛濫濫的股評,既要注重借鑒,又不能過分地依賴,更要去偽存真,畢竟最后決斷買賣的還是自己。最好的方法是選擇一、兩家咨詢機構長期追蹤。這一、兩家咨詢機構要有連貫的思維,要有有獨特的觀點,且經(jīng)長期市場檢驗還能生存下來,且口碑也不錯。盯住后,首先應作長期追蹤觀察,吸收其思維理念,然后再結(jié)合自身的操作特點,形成切合自己運作的有效理念來“借腦”不斷壯大。

上一頁 目錄頁 下一頁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laiqian    責任編輯:Gaoge 【收藏本文
請輸入關鍵詞直接搜索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