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散文閱讀訓練

肖復興《詩與成都》成都中考散文閱讀題附答案

八、(成都中考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詩與成都

肖復興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個特別之處,便是它和詩的關(guān)系格外特別。

②成都古今曾經(jīng)出過的詩人很多,歷代來過成都的詩人更是無數(shù),他們的詩寫得或聯(lián)對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說明成都就是一個詩城。能夠證明成都是一座詩城的,是詩對這座城市的影響,以及詩如水一樣在這座城市蔓延的滋潤和普及。

③曾經(jīng)在成都最為大眾化的茶館,也有百姓自發(fā)的寫詩的熱情。有好事者將自己寫好的詩拿到茶館里張貼,第二天再去一看,應(yīng)對者已經(jīng)如云,和詩者,在茶館里彼此打擂臺,茶客們,則在觀看中肆意地評點優(yōu)劣。詩讓人們自得其樂,再沒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館里這樣對詩的熱鬧場景了,想象那勁頭趕得上《紅樓夢》大觀園里的賽詩會吧。

④還曾經(jīng)讀到過這樣一則故事,說是抗戰(zhàn)期間,在半邊街魏家祠堂對面開有一家飯館,戰(zhàn)爭期間經(jīng)濟拮據(jù),怕人吃飯不給錢或賒賬;飯前先要錢呢,又覺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傷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寫下一首詩,貼在墻上:“進門好似韓信,出門賽過蘇秦,賒賬桃園結(jié)義,要賬三請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眾人皆會意而笑,皆大歡喜。在成都,詩不止于詩家之間風雅的唱和,而很實在,很實用,又有幾分居家過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艱辛日子里的苦中作樂。

⑤再舉一例,便是在成都,連乞丐都能夠?qū)懺。一個成都乞丐的“烘籠”詩:“煙籠向曉迎殘月,破碗臨風唱晚秋,兩足踏翻塵世路,一盅喝盡古今愁。”居然把凄涼寫得如此詩意盎然。也許,這只是乞丐中的鳳毛麟角,但他們確實曾經(jīng)存在過并為成都留下了他們不俗的詩作。這在別的城市里,我還真的未曾聽說過。

⑥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經(jīng)在北門一破廟舊址上搭建一排瓦屋,專供乞丐在寒冬時有個避風的地方,并取了個典雅的名字,為“棲流所”。沒過多久,便被乞丐在門上貼了一副對聯(lián):“是士紳工商之友,與魑魅魍魎為鄰”。既工穩(wěn),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夠?qū)⒃姀母哐诺牡钐蒙侠聛恚屧姾妥约浩狡鹌阶。一座有詩的傳統(tǒng)的城市,才能夠花開一般,處處都可以綻放出詩來。

⑧成都的詩的傳統(tǒng),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詩的傳統(tǒng)更是一種文化的底蘊,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長久歲月的積淀和打磨,詩才化為了這座城市的血脈和基因。

⑨記得同為詩人的馮至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段話:“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這實在是成都的福氣。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這一福分,將杜甫當做自己的詩神,把草堂當成詩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經(jīng)成為了由來已久的習俗。如果沒有這樣長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夠形成詩的傳統(tǒng)?詩的傳統(tǒng)在一座城市走過了一千多年,這座城市又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成色?

⑩安史之亂后,杜甫攜帶稚子,從甘肅同谷步行了一個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時任劍南節(jié)度使的朋友嚴武門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堅持搬出條件優(yōu)越的嚴府,而居于簡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間茅草屋,寫下《堂成》一詩,其中“暫止飛鳥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一聯(lián),道出了草堂建成時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們見到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這樣我們情趣盎然,又令我們會心會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詩句。我一直這樣認為,正由于杜甫這樣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詩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這座城市詩歌傳統(tǒng)的平民性,讓詩和這座城市的人們心心相通。詩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詞,不再是詩人的專利,而屬于大眾和這座城市的每一棵樹,每一朵花。

⑪成都,便不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還是一座詩城。

(有刪改)

1.第①段中說,成都和詩的關(guān)系“格外特別”,詩與成都“格外特別”的關(guān)系是什么?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回答。(4分)

 

2.文章③-⑥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成都是一座詩城的”?請分點簡要概括。(4分)

 

3.文章第④段“賒賬桃園結(jié)義,要賬三請孔明”中的兩個三國典故,表達的是什么意思?這樣用典有何好處?(4分)

 

4.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后的若干詩句,而并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若在此處引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否合適?請談?wù)勀愕挠^點和理由。(4分)

 

【參考答案】

1.①成都古今中外出過的詩人很多,來過成都的詩人更是無數(shù);②詩如水一樣在這座成都滋潤普及:百姓、乞丐等自發(fā)寫詩的熱情;③“詩圣”杜甫在安史之亂后來到成都,并留下讓人敬仰的“杜甫草堂”。

下載肖復興《詩與成都》成都中考散文閱讀題附答案Doc文檔(第八份)

4.不合適。第⑩段引用的詩,皆取材于司空見慣的生活場景,體現(xiàn)的是的一種情趣盎然的恬淡、舒適、愉悅之感,與下文所說的杜甫詩歌的平民性以及讓詩屬于“一棵樹”“一朵花”相呼應(yīng);《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重在抒發(fā)自己的困難以及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總體基調(diào)與文本內(nèi)容不相符合,故不適合。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