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断聒B一樣感恩》初中記敘文閱讀及答案
天氣預(yù)報(bào)說將有大雪,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推開窗,窗外的雪松、槐樹、屋頂、汽車、草坪、上堆滿了厚厚的積雪,雪還在下,密密麻麻凌亂地隨著風(fēng),像書法家筆下的狂草。
下樓買早點(diǎn),幾乎每棵人行道旁邊的樹枝都被壓斷,樹枝連著樹皮懸掛在樹干上,往日綠油油的樹一夜之間變成了骨折受傷的病人,它們承受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雪后的小區(qū)格外寧靜。我注意到許多鳥兒煩躁不安地鳴叫著飛來飛去,驚起樹枝上的雪嗖嗖落下。
買了早點(diǎn)上樓,站在陽臺上看雪,幾只麻雀穿梭在雪松樹枝叢中,不停地鳴叫,呼朋引伴,一些麻雀從不遠(yuǎn)處飛來,它們站在雪松樹冠下沒有落雪的樹枝上,嘰嘰喳喳,似乎商量著什么,這聲音和往常好天氣里的不一樣,充滿了有些焦慮,全然沒有了往日晴空中歡快的旋律。突然間,我想起來了,它們肯定是為雪后的食物惆悵鳴叫。
打開電視,新聞里說,這雪是五十年未遇的暴雪,積雪厚度達(dá)20厘米,許多地方停水、停電、停氣,交通中斷,人民受災(zāi)。政府正竭盡全力積極領(lǐng)導(dǎo)人民抗雪,減少暴雪帶來的損失。
在暴雪中,只要口袋里有錢就可以不費(fèi)力地到飯店、超市購買食品渡過難關(guān),可它們呢?雪那么厚,它們不可能用纖弱的腳撥開厚厚的積雪尋找到食物。我想起一個(gè)朋友在我主編的一本書中的手跡“每次表達(dá),都是一次靈魂的裸露,我背負(fù)著自己的十字架,去親近自由純凈的天空,像鳥兒用眼瞳檢閱云朵,像風(fēng)用腳趾捕捉岸和波濤”。它們只能無助地躲在屋檐下,樹叢中,大雪寒風(fēng)刮不到的地方,尋覓一些短暫的溫暖,用焦慮的鳴叫表達(dá)內(nèi)心的無助,用惆悵的眼神搜尋可以落腳的狹小錐地,用微薄的力量抵抗這越下越猛的風(fēng)雪。
我對這些鳥兒充滿了敬意、憐憫。
它們是塵世間最干凈的靈魂,不象我們?nèi)祟,不停地向大自然攫取,讓欲望撐破有限的頭顱,而它們對生命、對生活、對自然的需求簡單至極,一些昆蟲、癟谷、露水就能讓它們滿足。我們從自然界不停攫取自身需求的能源、乳汁、力量,而回報(bào)自然的只有污染、垃圾、噪音和傷害。它們用干凈的羽毛梳理云朵,用簡單的歌聲締造天籟,用小小的頭顱叩拜感恩大地。它們用人們遺棄的絲麻、碎布、棉花造就的巢是自然界最干凈、溫暖,接近生命本質(zhì)的家園。
我們用鋼筋、水泥、磚頭筑起的家園以及家園里的一切物什,有那一樣不是從大自然索取的呢?
我們向自然的過渡索取造成的間接后果帶來的懲罰牽連著自然界那些無辜的生靈。我們腳下的大地、河流、山川、樹木被那些鳥兒神一樣守護(hù)、愛戀著。我們耳邊喧囂鼎沸的交易聲、計(jì)較聲、斗爭聲被那些鳥兒用天籟一般的聲音過濾著凈化著。
雪還在下,家里的冰箱里有雞鴨魚肉、蔬菜大米,我不擔(dān)心一日三餐,但我不知道那些鳥兒的早餐、午餐、中餐在哪里?
我只希望雪早點(diǎn)停下來,太陽早日出來,讓那些鳥兒不必為今天愁,也不必為明天憂,我更希望雪停后,我們能真正安靜地坐下來,低下頭深深思考,然后從容而又感恩地走在充滿陽光和鳥鳴的大地上。
1.文章的標(biāo)題是“像鳥一樣感恩”,那么,鳥感誰的恩?又是怎樣感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抓住關(guān)鍵詞語,說說什么樣的人才能像鳥一樣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下面的句子。
用焦慮的鳴叫表達(dá)內(nèi)心的無助,用惆悵的眼神搜尋可以落腳的狹小錐地,用微薄的力量抵抗這越下越猛的風(fēng)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3分)大自然或天地(1分)。它們用干凈的羽毛梳理云朵,用簡單的歌聲締造天籟,用小小的頭顱叩拜感恩大地,用人們遺棄的絲麻、碎布、棉花做巢(2分)。
2. (2分)對鳥充滿了敬意、憐憫的人(2分)。
3. (2分)從側(cè)面烘托雪之大(1分),為鳥兒的出場設(shè)置背景(1分)。(意思相近即可)
4. (2分)用排比的手法渲染鳥兒雪后的艱難處境(1分),表現(xiàn)了作者對鳥兒的憐憫(1分)。
5. (3分)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yàn)來談即可。示例:讀了這篇文章,我進(jìn)一步認(rèn)識到,人類應(yīng)該像鳥一樣感恩,感大自然之恩,與自然和諧相處。